中新網重慶11月8日(高呂艷杏)“在座的哪位小朋友早晨起床自己穿衣、做早飯的請舉手?”在為期五天的重慶市人民小學教育集團第63屆教研會暨中芬“面向未來學科課堂”教師成長教研會上,芬中教育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棟在演講中提出的這個問題時,一下子問住了不少學生,現場一片唏噓。
面向未來的教育與學科課堂會是什么樣?未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該呈現何種狀態?記者8日從重慶市人民小學了解到,此次教研會邀請芬蘭頂級學科專家來校做培訓,同時結合國家課程標準,依據中國學校實際特色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對課程綜合化實施進行探索。
“芬蘭注重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培養孩子的愛與合作的能力。落實到學校,就是小組合作的能力。”李棟說,在芬蘭,無論男生、女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比如,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學著自己穿衣服上學了,小學就會簡單的烹飪和學著自己換輪胎,以達到能夠很好照顧自己的目標。
“芬蘭的上課時間少,業余活動多,老師上課時間短,但各學科老師合作時間長,課程設計及備課時間長。”李棟告訴老師們,短時間的課堂教學是芬蘭老師們精心準備的結果,“我們所教的課程要根據孩子們將來面對的社會需求,去培養他們相應的能力。”
在課程改革上,李棟認為,要教學生成為有思考的學習者。“比如他吃了一頓美味的早餐,他不僅僅是看到了早餐,而是自己會思考早餐是怎么做出來的,他養成了主動學習思考的習慣,每天都要積累,他會發現學習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
據了解,今年已是人民小學教研會舉辦第63屆,學校通過此次教研會,旨在整合學習跨校際、跨區域乃至不同國家教育,針對未來教育、課堂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與探索。
“課程改革深入推進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教師,教師意識的覺醒才是學校深度改革的關鍵。”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長楊浪浪表示,在這個極具變化的時代,核心素養、steam教育、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個性化教學等,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同和傳播,如何為未來培養人才?該校也在探索實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
“我們的課程將基于國家標準,打破學科邊界,同時還要整合學科內部的內容。”楊浪浪認為,語文老師要向音樂老師、數學老師學,老師建構相互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科內部知識的整合能力,通過這一輪課程改革,培養起老師們跨學科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
相關鏈接:
李克強會見芬蘭議會議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