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州11月10日電 (記者鐘升)10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放春在2017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新聞通氣會上表示,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但正奮起直追。全社會需冷靜看待人工智能產業,不應過度炒作。
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期。至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已達到239億元。有機構預測,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381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6.3%。
“以前都說學了人工智能找不到工作。現在只要你說懂‘深度學習’,馬上就能給開出幾十萬的年薪。”看著行業內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楊放春略帶調侃地說道。他介紹,自1981年成立以來,目前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有44個分支機構,“其中三分之一是這幾年成立的”。
楊放春認為,目前“人工智能”這一概念已被過度炒作。“很多不屬于人工智能范疇的電子產品也打著‘智能產品’的旗號搭順風車。公眾和企業時常大肆渲染一些人工智能尚未實現的功能,造成人們誤解。”他希望公眾和行業能冷靜下來思考,客觀認識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律。
楊放春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無論從基礎理論、芯片、系統、生態、軟硬件和項目布局等方面都與國外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現實。”
今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并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得益于國家近期在政策引導、項目支持、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中國在人工智能上正奮起直追。
“之前說芯片差,現在有了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旗下的寒武紀芯片;生態環境上國家也在扶持幾大BAT企業積極建設應用平臺。”楊放春認為,“當下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團隊的發展速度要快于國外,在算力、數據上都沒有差距,但在算法的研究上還需加強。此外,人才的缺乏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完)
相關鏈接:
雙11前蘇州發放通行證 給快遞三輪車更多“路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