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立美
近期上海攜程親子園教師虐待孩子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攜程官方證實此事屬實,并已于7日報警處理。據上海警方最新消息,“攜程親子園事件”中3人因涉嫌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11月9日《法制晚報》)
攜程親子園,本是要幫助員工解決“誰來帶孩子”這一難題的內部福利,結果變成了虐童,確實令人痛心、傷心。實事求是的說,在現實生活中,親子園、早教機構、托兒服務機構老師虐待兒童或體罰兒童,這并非只有攜程親子園一家。比如,2016年6月,上海一家早教機構工作人員用垃圾桶邊緣給3歲孩子擦嘴;2016年11月,上海另一家早教機構采用不當手段對孩子進行體罰。甚至可以大膽懷疑,還有不少存在虐待兒童現象的親子園、早教機構,只不過沒有被家長發現罷了。
攜程親子園老師虐待兒童,從表面上看,主要是個別老師素質低下,沒有愛心,缺乏師德,以及開辦攜程親子園的婦聯、攜程等管理和監督不嚴。但從根本原因上說,實質上暴露了當下早教行業的監管真空現狀。包括攜程親子園在內的早教機構、托兒機構,處于“三不管”局面,完全靠早教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的道德良知進行自我約束。
按照現行教育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審批的范圍是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對應的生源是3周歲到6周歲的孩子,生源為0到3周歲的早教、托兒服務機構,并不歸教育部門主管,開設早教機構、托兒服務機構不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范圍之內,不需要到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審批,一般只需要工商登記即可。
而工商部門對早教、托兒服務機構的監管非常寬泛,主要集中在營業執照的審批和是否存在超范圍經營的環節,對是否存在老師缺乏師德等行為不具有監管權力。這種管理體制,直接讓不屬于義務教育、學歷教育的早教、托兒服務機構處于教育主管部門沒權管,工商部門管理寬泛的局面,甚至早教、托兒服務機構的老師有沒有教師資格證,有沒有經過師德教育都無所謂。這也導致早教、托兒服務機構的老師良莠不齊,缺少起碼的教育良心,只想著賺孩子的錢。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已經發生,虐待兒童的老師、保潔員,作為攜程親子園的開設機構、上級主管機構當地婦聯,顯然不能只是道歉或一紙強烈譴責公文就可以撇清,需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交由警方和法律去解決。但要從根本上解決親子園、早教機構、托兒服務機構良莠不齊,虐待兒童、體罰兒童等亂象,歸根結底是要完善監管體制,改變現在的“三不管”局面。
首先,以法律形式將親子園、早教機構、托兒服務機構納入到學前教育序列之中,甚至有必要納入到非強制性的義務教育階段,填補教育主管部門在這一塊的監管真空局面,做到有機構監管、有人監管。其次,制定開辦親子園、早教機構、托兒服務機構的門檻和標準,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其中,必須明確任教老師必須具有教師資格證,絕對不能發生保潔員充當老師的情況。再者,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對早教、托兒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政府財政應當投資建設公辦的公益性早教、托兒服務機構,不能完全推給市場、推給社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