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書店·北京藍色港灣店外景。這家書店這個月并沒有針對“雙11”的促銷活動。
“滿200減100”“百萬圖書五折封頂”,每年的11月11日,各大電商的圖書版塊都會推出各類促銷活動,然而相比線上的熱鬧,線下的實體書店顯得有些“安靜”。面對電商圖書花樣促銷,實體書店如何應對?支撐實體書店的除了情懷,又還有什么?
“雙11”波瀾不驚的線下書店
今年“雙11”前夕,隨意登陸一家電商平臺,各種圖書“滿減”信息鋪天蓋地而來,令人眼花繚亂。而連日來,中新網記者到訪北京幾家書店,發現針對“雙11”,線下實體店并無大規模促銷活動。
資料圖:單向空間(朝陽大悅城店)是很多愛書人喜歡去的地方。上官云 攝
“店內有一個特惠專區,會員專享八五折,這是我們和出版社有常態的折扣合作,每周三是會員日,持有會員卡的書友可以享受正價商品的八八折。”西西弗書店相關負責人表示,像電商這種打折活動,西西弗不會參與。
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2冊為例,書本定價總共為136元,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它在西西弗書店平時以正價出售,會員可以八八折。而記者查詢該套圖書的網購價格,發現某線上店平時折扣售價為81元,“雙11”價格則達到了驚人的五折包郵,低至65元一套。
“圖書銷售,特別是對于實體書店來說,不僅僅是賣出一本圖書那么簡單,更多的是給消費者提供一種體驗。這也是實體書店和網絡售書能夠帶給讀者的最大化差異。”西西弗書店這名負責人說,“讀者親手拿起書在暖光下閱讀、親身參與文化活動現場,這種溫暖感是網絡渠道很難做到的”。
西西弗書店·北京藍色港灣店內認真翻閱圖書的人們。
實體書店背后讀者與老板的情懷
盡管網購圖書價格如此誘人,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仍有不少讀者是實體書店的忠實粉絲,說到理由,“情懷”“有真正閱讀的感覺”是常用詞。今年25歲的劉崢說,只有在書店選書、看書,才有那種知識沉淀、發酵的感覺,電商平臺難以比擬,“讀者有時需要的不只是翻書的質感,更是一種情懷”。
“我參加過一次白巖松老師新書《白說》的發布會,白巖松老師說要支持實體書店發展。”劉崢回憶,“我很贊同這種觀點:想想未來20年,你帶著孩子走在街上,沒有書店全是游戲廳商場電影院……孩子從小就沒有看書的習慣,就少了最重要吸取知識和樹立三觀的環節”。
劉崢平時喜歡逛書店、在實體店買書,他認為,這是情懷。受訪者供圖
對讀者來說如此,對一些開辦書店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據《三秦都市報》報道,一家開在西工大附近的舊書店,老板堅守將近20年不為賺錢為情懷。提到開店初衷,老板說,自己愛看書,下崗后就想在學校門口開家舊書店,方便學生淘書,自己學習。
圖書折扣空間小難打”促銷戰”
但僅靠“情懷”的支撐,實體書店就能很好的運轉下去嗎?
涵芬樓書店一名員工曾經給記者算過這么一筆賬:與電商相比,實體店會有店面租金、人工等開銷,單靠賣書所得利潤有限,如果一本書定價50塊錢,刨去人工成本、紙張費用、編輯的費用,一般來說,剩余利潤不到十塊錢,“得賣多少書才能把那個利潤掙出來?”
作為讀者,劉崢也表示,感覺實體書店售書折扣空間很小,靠賣書難以跟電商打“促銷戰”,尤其是小點兒的書店,“有的讀者還會在書店看完書,去網上下單或者等著電商類似‘雙十一’大促銷時再買,這也是個沖擊吧”。
資料圖:讀者在島上書店內閱讀各類圖書。該書店是由2016年從山西大學畢業的盧虹任創立,通過在校園內眾籌的200萬元人民幣,將一座地下車庫改建成24小時書店,為讀者提供優雅閱讀環境的同時,也圓了自己學生時代的“書店夢”。武俊杰 攝
“只能說實體書店有實體書店的好,那種閱讀的感受沒法取代。但網購興盛、電商大規模促銷,對實體書店的沖擊確實不能忽視。”劉崢說道。
“互聯網+”、復合型經營或為應對之路
其實不只是“雙十一”,面對發展的相當興盛的網購,不少實體書店也借著目前利好的扶持政策,開始逐漸變為一個融合餐飲、零售、文化沙龍等元素的復合型文化空間,在謀求自身轉型的同時,應對電商帶來的沖擊。此外,有的書店嘗試將觸角延伸到線上,乃至展開合作,開始“互聯網+”之旅。
大概在2015年,中信書店入駐某電商平臺,開了自己的圖書專營店。一名常去逛書店的讀者告訴記者,中信書店網店上銷售的書,好多在線下都有,“這種好處就是,想有實地閱讀的感受就去書店;想買書方便就在線上預定,很方便,書店自己也節約成本”。
資料圖:位于福州鰲峰書城的新華書店,經過重新裝修后煥然一新。店內設有咖啡廳,并提供舒適的桌椅供客人閱讀,令顧客在此流連忘返。呂明攝
據媒體報道,今年十月底,書院型共享商務空間“機遇空間”宣布與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達成戰略合作。本次合作將從多個維度展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京東圖書將開放自營全品類圖書入駐機遇空間,并展開線上線下深度合作。
對此,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總經理楊海峰表示:“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消費體驗,現在很多線下實體書店,已經從傳統書店單純的圖書售賣,向多元化城市文化空間轉變。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把互聯網基因帶到線下,實現銷售服務一體化”。
“書店向線上拓展業務,在補充和擴充自己零售渠道這點來說,還是好的,但應該根據書店自身情況審慎選擇。”一名圖書行業業內人士表示,在改變經營策略的同時,書店還得從采購圖書的質量等方面入手,為讀者提供綜合的文化服務。
(上官云)
?
?
相關鏈接:
那些書店,竟讓你怦然心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