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蘭州皋蘭縣石洞小學160多名小學生齊舞蘭州太平鼓。 中新社記者 楊艷敏 攝
題:“天下第一鼓”重生記:蘭州太平鼓走向海外留住僑胞鄉愁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魏建軍
蘭州市皋蘭縣雙洞小學,放學鈴聲一響,教室里奔涌而出的學生們,第一眼就能看到鏵尖村66歲的老人魏永宏站在操場上,拿著太平鼓等著他們,雷打不動。
“這古老的手藝要傳承,就得靠娃們。鄉土文化不能丟。”兩年來,魏永宏和兩位徒弟,一直以“非遺進校園”的方式,推動蘭州太平鼓“活態傳承”。
蘭州太平鼓具有600多年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稱,流傳于蘭州地區,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魅力。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個小時的學生教練結束后,中新社記者跟著魏永宏驅車來到鏵尖村,一間院落里,偏房分成一個個倉庫,分別操作切割、打滑、涂灰、箍緊、彩繪等每道工序。這里也是唯一的蘭州太平鼓保護基地。
如今,魏永宏制作的太平鼓聲名遠播,常有遠道而來的人慕名拜訪。魏永宏制作的鼓已經賣到韓國、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魏永宏告訴記者,聽前來定制太平鼓的華人華僑說起,海外僑胞聚居區保留著很多傳統的民間習俗,逢年過節、辦喜事、酒店開業也會邀請鼓隊表演太平鼓。只是,國外很少買到,所以即使漂洋過海,他們也會來到西北黃土地上,慕名找到了魏永宏。
“海外僑胞買鼓,一般畫著圖紙來定制。也有香港、臺灣的人專門過來拍攝、學習制作技藝”。魏永宏說。
2016年夏天,臺灣鼓手黃子翎在大陸尋找鼓的發源地,來到鏵尖村,跟拍學習太平鼓。“真正看過太平鼓,可以想象學習太平鼓的門檻很高,要身體柔軟,有勁駕馭鼓的移動,耳朵要能聽著整體音樂打擊,才能將黃土地深沈的核心擊出共振的鼓鳴。”她在個人微信公號上記錄了這一探訪歷程。
資料圖:蘭州太平鼓表演。 楊艷敏 攝
過去30多年,魏永宏常常擔心太平鼓技藝傳承后繼乏人,蘭州太平鼓文化瀕臨失傳。如今,他的這一憂慮徹底消除了。
隨著中國官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增加,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加速,蘭州太平鼓已成為一張“文化名片”。魏永宏帶著村民組建的皋蘭縣農民太平鼓隊曾參加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節慶表演。2016年,還跟隨中國文化部赴埃及進行了“歡樂春節”表演。
皋蘭縣的旅游開發計劃中提出,加快蘭州太平鼓旅游產品開發。目前,中國首家太平鼓博物館已在皋蘭縣落成。魏永宏的兩個兒子都傳承父親衣缽,并將蘭州太平鼓做成文化產業,成立了集生產、銷售、表演于一體的文化企業,推動蘭州太平鼓走向世界。(完)
?
相關鏈接:
蘭州七旬民間藝人:創作數萬泥塑追憶兒時鄉村
蘭州高校食堂引“智慧選餐” “無人結算”任享菜品
西北學子蘭州角逐“全國校園好聲音”(圖)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冬春季新增多條旅游航線
漢語教學走進美國馬里蘭州西部山區小城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