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記者訪華收獲驚喜:以為中國像印度 實際比英國更好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道美國石英財經網11月11日發表了題為《中國行粉碎了我對發展中國家的偏見》的文章,作者系阿克沙特·拉西。具體摘要如下:
我最近去中國采訪報道兩周,當時有一些預期。正式說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自認為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很了解,因為我是在印度長大的,而成年后大部分時光是在英國渡過的。
根據資料,我預期中國更像印度而不是英國。2016年,在調整購買力平價后,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5535萬美元——更接近印度的6572美元,而非英國的4.2609萬美元。我預期中國的火車和地鐵比印度的更現代化,但都是亂哄哄的。我想對顧客的服務會更禮貌,但同樣讓人有煩惱。換句話說,在大大小小的方面,我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會證明一切。
結果我錯了。我在中國兩周的經歷讓我感覺我在訪問一個跟我過去訪問的富國一樣富裕的國家。這次中國之行讓我明白西方人改變我們對中國的觀念是多么重要,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尤其在認識我們自己在世界上相對于其他國家的位置方面。
我過去大大低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地鐵很先進,寬敞而且有空調。地鐵、高鐵甚至上海的短程高速磁浮列車上都有4G手機網絡。出租車很容易打到而且很便宜,雖然多數都有煙味。便利店隨處可見。
餐廳、購物中心和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有時似乎工作過度,但是他們總是彬彬有禮,而且效率很高。商店里明碼標價,沒有必要討價還價。我沒有遇到一個賣家讓我不愉快,也沒有遇到臨桌上的陌生人干擾我。
我自己的無知可能是我對中國有錯誤看法的一個原因,但是麥肯錫(上海)咨詢有限公司的一位主管喬納森·沃策爾認為,其他的原因可能在于學者和智庫帶有偏見的觀點可能對于這種錯誤觀念的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指出:“我在中國工作和生活30年的經歷證明,這種片面的觀點與事實相距甚遠。”
無可否認,我的經歷限于我在中國最大的三個城市——上海、廣州和北京的見聞。而且我是一個游客,接觸的是收入較高的城里人。然而,這些城市的基礎設施都好于我去過的任何一個世界級城市。
對我來說,中國大都市的生活跟英國很相似。如果有差別的話,中國的基礎設施更好。
中國城市的生活質量好得令人感到意外。經濟學家們將中國歸為發展中國家。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比約恩·康拉德說:“在其東海岸光彩照人的城市地區,它是一個發達國家,而在其西部貧困地區,它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看星巴克數量或識字率,它是發達國家;看人均醫生數量或農業勞動力百分比,它是發展中國家。”(編譯/劉宗亞)
?
?
相關鏈接:
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將訪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