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規劃與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開班儀式13日在湖南衡陽師范學院舉行。該項目為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北京、重慶、湖南等11省市的30名學員將接受為期兩月的集中培訓和實踐。
項目負責人為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葉經文,首席專家是該校黨委書記劉沛林。項目還邀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丁園、清華大學教授張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周剛等專家為學員授課。培訓課程包括國家對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政策、名村名鎮數字化保護等內容。學員包括2名博士和21名碩士。
“舊衡陽縣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鄉,但是文化名人基本上集中在西鄉,而且這些文化名人和湖湘文化的源頭有很大關聯。”來自衡陽縣的王輝參加了此次集中培訓,“2015年開始我就把西鄉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提出來,通過梳理當地的文化名人,目前我已經初步建起了鄉村博物館——西鄉博物館。”
王輝目前在政府部門從事財政工作。“上大學學的就是財務專業,但是一直對歷史文化很感興趣。對文藝不陌生,但是設計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希望通過學習,用自己的力量推廣西鄉文化,豐富鄉村人文精神內涵。”
據介紹,衡陽師范學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建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制度的構想并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采納實施,形成了以劉沛林為首的古村古鎮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研究團隊。2010年起,該校每年舉辦一次古村古鎮保護技術人才培訓班。
此外,該校還擁有“傳統村鎮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創意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多個文化遺產數字化創新平臺和示范基地,目前已主持完成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數字化保護與創意利用相關的國家基金項目20余項。2016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衡陽分中心在衡陽師范學院成立。
“目前能從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和建設的專業人才數量少、層次低,關注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創意設計人才培養的專業機構和團體十分有限。”葉經文說,“為此,我們邀請了設計理論、實踐等多方面的專家對學員進行培訓,著力提升參訓學員對歷史文化名村名鎮進行科學有效的實體保護、文化傳承及潛能研發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力求培養一批高質量名村名鎮保護規劃和創意設計人才。”
“雖然近年來我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與建設取得了很多可喜成績,但一些問題仍亟待解決。”劉沛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制度的提出者。他說,不少古村鎮在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忽視了自然環境保護問題;在建筑風格上盲目復古,缺乏文化底蘊;在空間規劃建設上忽視了生活真實性需求,沒有創新性發展。希望通過培訓加速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與建設,推進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完)
?
相關鏈接:
海口秀英農民宣講團走進三卿古村 守護生態與文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