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經驗,正在為全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借鑒。
十多年來,麗水已經成為中國綠色發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桿和“詩畫浙江”的鮮活樣本。如今,憑借原汁原味的綠谷風光、淳樸寧靜的風土人情,麗水正不斷用全球化的文化符號——攝影圖片,留下綠水青山的美好瞬間,驚艷全球。
松陽寨頭攝影休閑園一景 饒雨蒙 攝以光影為鑰,以培育新引擎為己任,這座城市,正在建設生態大花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攝影,源自于麗水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綠水青山的美麗生態的熱愛,可以說,攝影是麗水老百姓生態自信、文化自信的一種外在的、藝術性的表達方式,是一種自發的、由內而外的行為。”11月10日,麗水市委副書記、市長、攝影節組委會主任朱晨在接受中新社記者的采訪時,如是表述“大花園”路上,攝影對于麗水生態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彰顯之力。
浮光掠影精繪旅游 “大花園”塑生態自信
因為群山環抱,遠離工業,地處浙西南的麗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稱為是“最后的江南秘境”。這里,有云和梯田之秋,千層梯田千層稻;遂昌南尖巖的日出,山川皚皚,云霧繚繞。在一名與梯田的結緣四年的攝影師眼中,云和梯田有萬種風情,千番變化。
她說,通過鏡頭下的梯田,自己勾起了不少人對這片土地的眷戀。
如今,每年數十萬攝影人奔赴麗水,一覽浙南美景。甌江帆影、漁舟唱晚、云和梯田、南尖巖云海、仙都晨霧、四都風情為他們所鐘情。
松陽寨頭攝影休閑園 饒雨蒙 攝讓人深感意外的遠不止于此,遂昌縣旅游委員會副主任張騰海告訴記者,美麗的風光甚至吸引了不少國外的攝影旅行,“南尖巖是來遂昌旅行必到的一個地方,每年來旅行的韓國攝影旅行團人數大概是3000-5000人。”
張騰海說,透過攝影這扇窗口,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朋友開始認識麗水、關注麗水、向往麗水、走進麗水。
從“綠水青山”間出發的攝影文化,幾乎是在一瞬間,帶來了當地各種產業全面發展的“金山銀山”。攝影的技術價值和藝術價值能夠融會貫通,促進不同產業邊界的延伸、界限的拓展,同時也帶來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紅墻村落,群山起伏。小橋流水,呼嘯竹林。在如今的攝影師程鞏勝眼中,一張照片的沖擊來自一區區色塊。云海,甌江和漁民,拍下來就是一派人文風光,如此也吸引著更多的人來。“而這片綠水青山,也養育了我們攝影人的山水精神。”這種山水精神,反過來則哺育了麗水的綠色產業、文化產業。
“據統計,麗水旅游總收入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長,2016年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535.83億元,同比增長25.78%,2016年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8%。近十年,因為攝影,每年到麗水的游客增加數十萬。”麗水市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王培權表示,麗水攝影文化與旅游產業“碰撞”激發了明顯的經濟效應、品牌效應,推動了文化、生態、旅游等產業的發展。從單純攝影發展,向攝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升轉變。
綠水青山養育“山水精神”促文化自信
麗水與攝影的淵源始于一百多年前。1903年,留學日本的麗水松陽縣人張禮學成回國后,在松陽開設了當地第一家照相館——“精美”照相館,由此開創了麗水攝影的先河。麗水攝影也由此開始漸漸地促成了攝影文化,也成就了文化產業。
作為甌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麗水特色的攝影文化,已經得到國內外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肯定。麗水正樹立文化自信,自覺踐行文化自信,大力弘揚攝影文化,進一步推動麗水攝影大發展大繁榮,讓攝影成為一把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道的金鑰匙。
南尖巖日落 饒雨蒙 攝在麗水首家照相館的誕生地松陽縣,葉增妙打理著一家攝影主題酒店。酒店內組織攝影展、舉辦攝影培訓班,為前來攝影旅游或創作的團隊設計活動路線,組織采風,負責團隊的后勤,并能對接各類農家樂。在葉增妙看來,攝影酒店能夠涵蓋更多的鄉土元素和文化內涵,還能為當地人實現增收。
無獨有偶,類似的文化產業在松陽縣攝影協會主席毛進軍看來擁有非常可觀的前景,由他開設的松陽寨頭攝影休閑園擁有八條采風路線,農耕,云霧,古村落應有盡有。據毛進軍介紹,在這里會邀請很多本地攝影協會的攝影家兼職為導游,為其他攝影家服務指導,還將設立攝影驛站,只為給來此拍攝的攝影家提供最美的采光點。
“我們旨在打造一條綠水青山下的攝影文化產業鏈。”毛進軍對未來攝影休閑園的發展非常有信心。
如今的麗水走在深化攝影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攝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在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同時,為共同創造中國攝影文化新的輝煌作出麗水應有的貢獻。(完)
?
相關鏈接:
浙江近半學生力量測試不合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