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兩座村莊在五百年前緣于一段恩情而結為“社親”,數百年來兩村沿襲著這一睦鄰傳統傳承至今,友好相處、親如一家的百年好鄰居故事在當地廣為傳頌。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這兩座古村,感受兩村和睦之情。
深秋的午后,在河南省北部的沁陽市西萬鎮邘邰村(漢族聚居村)文化廣場鑼鼓喧天、樂聲鏗鏘、熱鬧不已,數千名村民正在這里觀看熱火朝天的“老虎上山”、懷梆劇等民間文藝演出。
邘邰村黨支部書記曹二兵介紹說:“這些節目都是村民們自發排演的,明年農歷正月初四,我們要把這些節目送到大新莊村去。”距離戊戌年春節還有三個多月時間,邘邰村村民就已開始在閑暇時光排練新春節目,不過這一節目并非在本村演出。
“每年春節、開齋節等傳統節日期間,我們兩個村都會到對方村里拜年、‘走親戚’,共慶佳節。”曹二兵所說的“走親戚、送演出”是邘邰村與大新莊兩座村莊百年已久的和睦往來情景。
大新莊村(回族聚居村)位于邘邰村東10余公里處的博愛縣許良鎮,全村人口7000多人,其中回族人口占85%以上。這兩座并非緊鄰的村莊卻有著數百年的“親緣”。沁陽市地方史料記載,距今500多年前的明朝正德年間,大新莊村民為感謝時任山西陵川縣令的河內邘邰人士陳我捷相救之恩,經兩村商議結為社親關系。
每逢春節,兩村互拜互演鬧新年,共慶佳節,從未間斷。使得兩座不同民族的村莊親如一家,被稱為“邘新社親”。
河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關系處處長武啟祥表示,隨著時代發展,邘邰村村民發揚“邘新社親”傳統,秉承民族團結、世代友好的精神,不斷豐富與大新莊交往活動內容,賦予社親新的內涵。2005年邘邰村與大新莊村還簽訂了“睦鄰友好約定”。
兩村新約定以來,每年農歷四月十八大新莊廟會期間,舉行聯誼活動,交流民族團結、發展經濟經驗。2007年春節,又將結社之淵源及500余年的傳統友誼刻石銘記,還舉行了“傳統友誼紀念碑”揭碑慶典儀式。
大新莊村黨支部書記趙長禮介紹說,為加深兩村群眾感情,近年來該村委發動本村回族群眾對邘邰村貧困家庭慷慨解囊,給予經濟資助。每逢過年過節,該村干部都要帶頭備上禮品、慰問金到邘邰村對生活困難家庭慰問。這升華了兩村的傳統友誼,加深了兩村的民族團結。
數百年來,邘邰漢族村與大新莊回族村的和諧、團結的社親文化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被稱贊為“鄉村好鄰居”。2015年9月,“邘新社親”還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當地文聯目前已將近百年來“邘新”兩村發生的民族團結真人真事、感人事跡搜集整理、匯編成冊,命名為《友情的力量》準備出版,意在讓后人銘記并歷代相傳。(完)
?
?
相關鏈接:
海口秀英農民宣講團走進三卿古村 守護生態與文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