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來了“黑科技”:這個“透視眼”能干什么?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廖志慧 通訊員 尹書瑤 洪芬
施工工地上,危險工作可讓智能機器人完成;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就能看到需要完成的操作任務……在我省建筑企業打造的“數字工地”上,這些場景逐漸變為現實?!靶聲r代,給我們更多新期待。湖北是建筑大省,我們要為建設建筑強省做出貢獻?!焙苯煌犊萍及l展有限公司測量專業監理師姜春明說。
工地有了“透視眼”
“滴”的一聲,姜春明用手機掃描小箱梁上的二維碼,橋名、梁號、砼標號、砼澆筑日期等詳細信息,出現在手機頁面上。
在石首長江公路大橋建設現場,工人們為一個個構件貼上這樣的“電子身份證”。掃一掃二維碼,工程信息、施工跟蹤、責任主體單位等內容一目了然。這是湖北交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工地”平臺。
“在已完工的橋梁構件上,使用二維碼存儲所有施工信息,進行動態管理?!痹撥浖邪l負責人張鵬介紹了“電子身份證”的功能和使用流程,“隨著橋梁建設進程,二維碼上儲存的信息會動態更新,從橋梁建設持續到運營整個使用周期。一旦構件出現質量問題,可以通過二維碼掃描出來的信息一追到底。”
這只是“數字工地”的一個功能。張鵬說,未來的施工現場,包括BIM、大數據、物聯網、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手持智能終端設備、智能監測設備、移動互聯設備等技術和設備,都將得到推廣應用。
當工人來到建筑工位時,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就能看到他需要完成的操作任務;需要測繪時,無人機升空,配合地面的AR(增強現實)測繪機器人,在空地上勾勒出具體施工指標、參數;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時,安裝在塔吊、起重機、水泥攪拌機等設備上的感應器會向系統發出指令,由系統分析后判斷是否可以繼續工作。
這樣的情景,將逐漸變為現實。
目前,中鐵大橋局武漢楊泗港大橋項目部就有一個“VR安全體驗館”——
戴上眼鏡,就仿佛“站”在近百米高的建筑工地上。在沒有安全防護時伸手去撿掉在高空挑梁上的安全帽,突然“失足”從30多米高的空中墜下……
除此之外,挖掘機傷害、高空墜物、腳手架坍塌、升降機墜落和火災事故等場景體驗,同樣讓人“步步驚心”。
設計也能“搭積木”
現在,得益于建筑構件的標準化生產,建房子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方便;有沒有想過,設計過程也能“搭積木”?這一奇思妙想,來自中鐵大橋院科研院?!包h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這讓我們的構想更有底氣。”該院蘇傳海說,一旦設計生產技術實現標準化,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將實現后發先至。
為何這么說?蘇傳海說,參數化設計,是國內外橋梁設計第二代技術,也是目前的主流技術,即編制計算機軟件,根據實況確定輸入結構參數,由軟件完成大部分設計工作?!叭酥回撠熢O計構思,設計事務由軟件完成。”他說,相較過去動輒幾千張設計圖紙,這種設計方法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但其缺點在于,它由若干互不相關的參數化軟件組成,各軟件之間存在信息孤島,輸入數據工作量會很大,比較容易出錯。
更重要的是,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的設計計算軟件,大部分來自國外。
因此,蘇傳海建議,跨過第二代技術的追趕性研究,直接打造第三代(標準化設計)生產技術,以實現我國橋梁設計生產技術引領世界水平。
蘇傳海說,這種技術有點類似于“工業4.0”里的“大規模定制”。首先,將橋梁結構拆散,即模塊化。然后將各模塊標準化。最后是搭建設計平臺。形式上,它將各種模塊信息構成核心數據庫,設計師遇到結構類似的設計,直接調用對應模塊,不用重新計算,這么一來,效率大大提高。“這種技術適用于樁基礎、承臺、橋墩等常規結構,它們的結構、形態重復率較高,可以實現模塊化設計。”
這只是一個構想,但蘇傳海充滿信心?!皠撔率且I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科技強國、交通強國,需要我們大膽創新?!?/p>
?
相關鏈接:
海口精細巡查工地揚塵污染 多家單位被列入不良行為記錄?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