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胡喆)記者1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發布《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系統規劃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能力建設前景與發展藍圖,預計2020年長征八號實現首飛、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復使用。
根據路線圖中的規劃,到2020年,長征系列主流運載火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同時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發射服務。其中,低成本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實現首飛,在役火箭實施智能化改造,商業固體運載火箭與液體運載火箭可為用戶提供“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VIP專車”等商業發射服務。
2025年前后,可重復使用的亞軌道運載器研制成功,亞軌道太空旅游成為現實。同時,空射運載火箭將快速發射能力提升到小時級,智能化低溫上面級投入使用,運載火箭將有力支撐空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站運營維護、無人月球科考站建設,商業航天建成集地面體驗、商業發射、太空旅游、軌道服務為一體的系統體系。
到2030年前后,重型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為載人登月提供強大支持,并為火星采樣返回提供充足的運載能力。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兩級完全重復使用運載器研制成功,火箭型譜更加完善,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
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復使用,以智能化和先進動力為特點的未來一代運載火箭實現首飛,高性能智能化空間運輸系統將實現廣泛應用,航天運輸系統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040年前后,未來一代運載火箭投入應用,組合動力兩級重復使用運載器研制成功,核動力空間穿梭機出現重大突破,運輸工具能夠有效支持大規模的空間資源勘探和開發,小行星采礦和空間太陽能電站有望成為現實。
到2045年,進出空間和空間運輸的方式將出現顛覆性變革,組合動力單機入軌重復使用運載器研制成功,新型動力進入實用性開發,天梯、地球車站、空間驛站建設有望成為現實。此外,在先進運輸系統的支持下,針對太陽系內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目標的人機協同探索可以常態化、規模化開展,探索和利用空間進入高速增長期。
?
?
相關鏈接:
美國國會否定設立太空部隊提案
春播“天空農場” 秋收“太空果實”
美研究稱長期太空任務會使宇航員大腦受損
遙控垃圾桶投影鍵盤 95后學生改造宿舍變“太空艙”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