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瓊劇古本復活工程首項成果新編瓊劇《玉堂春》首演
增文戲減武戲 專家學者點贊
《玉堂春》海口首演獲贊。 記者吳雨倩 攝
海口網11月17日消息(記者吳雨倩)“新編瓊劇《玉堂春》從劇本的開始創作到首演,花費了近7年的時間,但首演的效果得到了廣大市民朋友的青睞和喜歡,這其中的辛苦也是值得的。”15日晚,“瓊劇古本復活工程”的首本劇目——130分鐘的新編瓊劇《玉堂春》在海口中山紀念堂精彩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掌聲熱烈。
當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瓊劇項目國家級傳承人陳育明、廈門市文藝創作中心國家二級編導武楊、海南省群藝館館長莫青橋、海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鄧菡彬等專家學者在觀劇后給予了該劇肯定的評價,均表示“瓊劇古本復活工程”是一件促進我省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喜事,值得繼續創作研究。
戲迷張先生認為,該劇觀照當下,在人物形象定位和主題思想上進行了升華,能與現代觀眾產生共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為何選擇《玉堂春》進行創作改編?”海口市瓊劇團編劇陳渙說,之前的大多數瓊劇劇本,都是依據群眾的喜好而創作,題材相近顯得缺乏創意。之所以選擇《玉堂春》,是因為目前很多廣泛上演的古本戲在瓊劇舞臺上都失傳了,《玉堂春》是中國戲劇中上演率很高的劇目,我們對該劇從故事源頭開始追尋和改編重構,讓瓊劇舞臺上的《玉堂春》能夠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陳渙在查閱了幾十個劇種的《玉堂春》之后才開始進行瓊劇劇本的創作,易了20余稿,追尋故事源頭,去蕪存菁,對該劇蘇三的故事進行了新的解構重讀。
提到瓊劇版本的《玉堂春》與其他版本的差別,《玉堂春》導演張建雄表示,最明顯的是把“蘇三會審”這幕戲去掉了,增加了文戲,削減了武戲,在舞臺上更加注重王金龍與蘇三的感情表達。同時,為了更好呈現出演員最好的狀態,市瓊劇團特意請來了專業瑜伽人員,為瓊劇演員量身打造塑身課程。
據了解,《玉堂春》主創人員均為海南本土青年藝術骨干,雖然年紀青澀,但技術嫻熟。海口市瓊劇演藝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進說,為了更好地宣傳本土優秀文化,《玉堂春》這部劇培養了AB檔兩組成員,都很勤奮優秀,也有各自的個性和特點。
海口啟動瓊劇古本復活工程項目,在瓊劇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市瓊劇團計劃今后每年至少挖掘創作一到兩部古本復活劇目,為瓊劇文學創作開辟新路。呂進透露,接下來將在11月24日在中山紀念堂進行第二場演出。隨后,首個演出季將進行10場惠民演出。
據了解,海口市瓊劇古本復活工程項目由海口市委宣傳部、海口市文體局指導,海口市群眾藝術館支持。
?
?
相關鏈接:
古本新編韻味存 瓊劇《玉春堂》首演精彩獲觀眾喜愛
深受群眾喜愛 海口瓊山區創作瓊劇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海口啟動“瓊劇古本復活工程” 《玉堂春》15日首演
勾勒似水古情 新編愛情瓊劇《玉堂春》15日在海口首演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