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不足百人
新華社南京11月17日電(記者 蔣芳蔡玉高)83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佘子清,再也等不到他在第4個國家公祭日的講解了。
17日晨,將雨未雨,佘子清老人安靜地躺在南京西天寺殯儀館。兩天前,他與86歲的楊明貞老人同日離逝,使得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人數定格在了“98”。
今年重陽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宣布:幸存者僅剩百名!100,99,98。冰冷數字變化的背后,是那段災難歷史見證人的消逝。
“每一位老人的逝去,都是歷史記憶的損失,意味著最寶貴的活證人正越來越少。”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上世紀80年代,我國啟動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登記,當時登記在冊人數超過千人。
佘子清曾是館里年齡最大的義務講解員,服務時間超過3000小時。“他常常跟我們說,銅版路上有我的腳印,哭墻上有我媽媽的名字,我有發言權。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堅持把這段歷史講給世人。”佘子清的兒子佘琛說。
“前幾天紀念館負責人來探病時,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一個勁地做道歉的手勢。他是想說,今年的國家公祭儀式沒辦法到場了。”女兒佘瑾悲痛地說。
館內的“哭墻”上鐫刻著一萬多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姓名,是他的母親,他鄰居的大姐大伯……這些“符號”是留在他心底的音容笑貌。
每一次的講解,都是直面慘痛的過往。講到義憤處,他會現場展示頭上被日軍槍柄砸出的傷疤。講到母親被日軍殘忍殺害時,又常常淚流滿面。
老人的話語就像一支燭光,雖然微弱,但經年累月,足以點燃人們珍愛和平的精神火炬。“作為他的后代,我們將繼續傳承。”追悼會上,佘琛在悼詞中這樣寫道。
“見證者正在凋零,但歷史不會逝去。”張建軍堅定地說。
?
相關鏈接: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佘子清:14年義務講解不停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