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7年談判,2015年10月TPP終于達成協議,然而特朗普的上臺讓這一協議臨門一腳變成了廢品,其后各方一直試圖拯救TPP,特別是日本不惜為此多方奔走,百般協調。11月11日,日本和越南的經濟官員在越南峴港正式宣布,除美國外的11個協議國已就繼續推進TPP正式達成一致,11國將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新名稱為“全面且先進的TPP”(CPTPP),簡稱為“TPP11”。CPTPP新架構共識將保留原TPP超過95%的項目,僅擱置20項條款,其中11項與知識產權有關。11國將在此共識基礎上繼續舉行談判。
近兩三年來,隨著美、英等西方主要國家國內政治風向變化,全球化出現波折。戰后很長時間以來,美國是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主導力量,但美國也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那就是非對稱性的市場開放,導致其出現持續的貿易赤字。特朗普上臺后,一改原有策略,摒棄多邊協定,更加倚重單獨向貿易伙伴施壓來平衡赤字,他一上臺就退出TPP,又把近期的亞太之行變成訂單外交,這種情況絕不僅僅是特朗普的商人作風那么簡單,更應理解為美國國內矛盾變化的產物。
美國不愿意繼續在多邊協定之下慷慨地非對稱性地開放市場,這讓原有的TPP失去了基礎,因為其他參與TPP的國家,愿意接受高標準的環保、勞工、知識產權要求,甚至是高政治標準,主要還是看中了美國這個巨大的市場。美國雖然“退群”了,但貿易終歸是互利的,好不容易談起來的一個框架就放棄了實在可惜,修補一下繼續前行才是現實選擇,所以這個群并沒有因此解散,但剩余11個成員之間利益訴求不同,并且相差很大,這決定了CPTPP未來談判之路難以一帆風順。
對日本來說,在TPP下它既看重美國市場又看重與美國的特殊伙伴關系,美國退出TPP后,安倍一直希望發揮主導權,這與加拿大的想法存在一定的沖突,加拿大則提出CPTPP要增加文化保護條款、重新談判原產地原則、引入性別平等條款等。
與此同時,日本、澳大利亞等希望盡量保持TPP原樣不動,以便美方隨時重新加入,而馬來西亞、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在獲取美國市場的目標落空后,不愿意接受TPP下知識產權、原產地、透明度、環境、勞工等高標準,因此,只有放松條件才能讓CPTPP談下去。
總之,美國退群后的CPTPP雖然還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已經大不如前了,可以預料談判要順利推進并不容易。
此前的全球化令人懷念,因此有一些人仍寄望于未來幾年美國政治環境發生變化,以便讓自由貿易回到原來的軌道,但筆者覺得,如果特朗普這種單打獨斗的做法被證明有效,即便特朗普任期結束,美國貿易政策也不一定能回到原來的路線上來。所以,從客觀現實出發,任何推動自由貿易的努力,即便是小范圍的、碎片化的,也應該給予肯定。
?
?
相關鏈接:
退出TPP公信力受損 李顯龍質疑美國貿易政策
顧慮美國防協議破裂 TPP部長會議通過附屬文件
勇當“帶頭大哥” 日本能“救活”TPP嗎?
新聞分析:退出TPP之后美國貿易政策將走向何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