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遲收藏的70年代結婚證。
70年代的重慶風情(下)
那些年,我們結婚“非常物質”
兩年前,從渝中區郵局退休以后,王小遲給自己取了一個“半山隱士”的網名,攢了一系列關于重慶舊城時光的老故事,受到好多同齡人和后生小輩的追捧。
王小遲從小就喜歡集郵,收藏老照片和票證。他拿出一張像現在獎狀大小的老結婚證說:“這是1977年的。當時的結婚證,好大一張,好喜慶喲!像開業執照一樣,是要用鏡框掛在墻上的。”
36條腿
為了結婚,男女雙方要準備很多東西。第一個,就是家具。
“那個時候的家具,拿錢也買不到,只有請木匠做,大多是跑街木匠。材料要么去買發火柴,要么就是用以前的舊家具木材,農村那種新棺材木板也可以。”
搞到的木材,要湊成“36條腿”。“所謂36條腿:4根條凳加一張桌子,共20條腿,然后一個大立柜4條腿,一個平柜4條腿,一個寫字臺4條腿,一個茶幾4條腿,要結婚,不拿出這36條腿,就不嫁。”
請木匠把腿湊齊了,還不能結婚。“還要上漆。有本事的自己漆,像我結婚時的家具,就是自己漆的,先打個底色,到較場口商店去買那個凡立水,就是清漆,刷上一層,就把婚結了。有的只有請漆匠,請是小事情,關鍵是請人家吃飯。當時的木匠、漆匠有些可以不要工資,只要吃飽吃好。吃差了,有些師傅的活路就做得不好。特別是木匠做床,做不好的話,一睡上去,稍一翻身就嘰嘰嘎嘎亂響。”
3轉1響
家具漆好了,也還結不了婚,女方還有一個條件,要“3轉1響”。“‘1響’很好理解,就是收音機,當時主要是紅燈牌的,不行的話也得是個海燕。‘3轉’是什么轉呢?手表、縫紉機、自行車。重慶因為是山城,自行車可以免了,但你手表得買好點,最漂亮的是坤表英納格,138塊錢一塊。那個價錢我現在都記得,因為我有個女同學,為了買一塊英納格,吃了四個月的咸菜飯,除了錢,還要湊齊好多張工業票才行。”
當時買“3轉1響”,已經有名牌意識了。“比如手表,國產表不在考量之中,最好的就是要瑞士貨,所以說那時還有一首歌,凡是六十歲以上的人都聽過的:‘不怕你的胡子深,只要你有瓦斯針;不怕你小伙兒長得黑,只要你有英納格’,瓦斯針和英納格,都是瑞士名表,當時國營商店和拍賣行里,都有少量貨品。你長得再丑長得再黑,只要有那兩個硬貨,就可以彌補。”
“3轉1響”集齊了,就進入最后一個程序,買糖。“要準備糖、煙、酒。現在,這些根本不是問題,但在當時,個個都是難題。最提勁的是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太妃糖,有的里面還粘著一層軟綿綿的可以吃的紙。外包裝有金錫箔紙的更好。買糖,你有本事就找跑船跑車的人到上海去買,那邊有親戚的話,通過郵局寄也行。當時有一句口號叫‘全國人民學上海’,因為上海當時的商品豐富得不得了,上海戶口比北京戶口都厲害。”
戰備肉
糖、煙、酒都想方設法攢齊了,但新房呢?很遺憾,當時一般都沒有新房。“房子是絕對沒法的。一般都是在家里和媽媽、爸爸擠一下,一擠就把媽媽、爸爸擠到角落里去,拿個布簾子擋起來。這種事情多得很,不止一家,包括我都是這樣的。”
接下來就是婚宴了,唱主角的,是豬肉。“那個時候買點肉,是相當困難的。那個年代稍微好點的叫冰凍肉,就是殺了豬就直接冰起那種,憑票供應。最多的是戰備肉,就是食品公司把豬兒殺了用鹽腌起,時間藏久了,就有點齁喉嚨。”
戰備肉民間俗稱鹽肉,為了對付它,民間手段很多。“有些人拿淘米水泡兩天兩夜;還有些人文化高一點,懂科學,就用鹽水泡,說是以毒攻毒。泡了之后,再拿冷水洗,又去鍋頭煮,煮了又去洗,搞半天終于弄得稍微有點點不那么咸了,蒸個燒白不用放鹽;拿來炒回鍋肉,都不能加任何作料,只有多放點蔬菜在里面。”
王小遲印象最深的是吃了一次鹽肉婚宴。“當時我們有個親戚結婚,在青年餐廳辦的席。青年餐廳屬于渝中區飲食服務公司,是當時有名的大餐廳。可能是大師傅的手藝好,鹽肉吃起來還可以,畢竟是肉類相當貧乏的時候,有點肉吃就很不錯了。最好耍的是,沒有魚賣,好不容易找熟人不知從哪個地方搞了條魚來,只有一條,又是兩桌人,只好把魚一剖為二,肚子下面墊個盤子,擺上來一看是全魚,好霸道,再翻過身來一看,下面的盤子就露出來了。那陣大家都都曉得只有這個條件,還是很高興,都是苦中作樂。”
文/圖片翻拍 本報記者 馬拉
?
?
相關鏈接:
你對上世紀70年代的時尚究竟知道多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