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背后
從古至今,教育都是值得重視的話題,教育焦慮也不是80后的專屬。只不過,今天的教育焦慮背后還有更多的現實因素。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評論上海家委會事件時曾表示,設立家委會本是學校推進現代治理的舉措之一,是代表受教育者來維護受教育者的權利,拼資源、拼人脈是對家委會的錯誤理解。
這種錯誤理解又豈止在家委會上,學校禁止補課,家長就將孩子送到各類培訓機構;設立微信家長群本是為了便于溝通,最后卻變成家長“獻媚”老師的途徑;說著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卻不斷讓孩子奔波于補習班中……
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和并不均衡的教育資源分配,讓家長們原本就不太淡定的心變得愈發焦急起來。從幼兒園開始,每一道當口都伴隨著家長們各種形式的暗暗較勁,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
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殷飛曾對媒體表示,要緩解家長的焦慮,則要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豐富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從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態。
另一方面,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資源的慢慢均衡,需要反思的還有家長們。教育不是一個修羅場,家長的考慮固然有道理,但也應考慮孩子的想法。隨時繃著神經讓孩子沖刺,也不見得能夠贏得孩子滿意的人生。在焦慮的同時,也該保持一定的理性。
“教育不只是考上名牌大學,而是塑人。”楊華最近也開始準備回去工作,她說,最重要的是家長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學習、生活,這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完)(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
?
相關鏈接:
緬懷先烈激勵前行 海口開展愛國教育主題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