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明斯克11月20日電(記者魏忠杰 李佳)日前,中國吉利控股集團和白俄羅斯汽車廠合資建設的全散件(CKD)乘用車制造廠落成,生產的首臺量產車吉利博越也正式下線。出席儀式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說:“中國朋友幫助白俄羅斯建成了汽車制造廠,感謝中國幫我們實現了轎車夢。”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右三)、白俄羅斯副總理謝馬什科(右二)、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崔啟明(左一)、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左三)、中信建設董事長陳曉佳(左二)等共同按動按鈕啟動白俄羅斯吉利乘用車制造廠的生產線。記者魏忠杰 攝
白俄羅斯擁有很強的重型機械制造能力,曾是前蘇聯時期的重型貨車生產基地,曾經制造了世界先進的大型載重汽車、起重機和拖拉機等。但由于歷史原因,白俄羅斯長期無法制造自己的國產轎車。可以說,生產自己的轎車是白俄羅斯的心愿。
“我以前曾夢想,什么時候我們白俄羅斯也能生產自己的轎車”,盧卡申科在儀式上說。
為了實現本國的“轎車夢”,白俄羅斯曾考慮跟德國大眾等外國大牌汽車制造商合作,但均未成功。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介紹說,白俄羅斯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汽車行業做過詳細的調研后選擇了吉利。為了吸引吉利來白投資,盧卡申科總統還親自向習近平主席提出請求。
“我們的中國朋友響應了我的請求,幫助我們建造了這么好的汽車制造廠,還為此提供貸款。得益于我最親密的朋友習近平主席的決定,我們在中國朋友的幫助實現了生產國產轎車的夢想”,在當天的儀式上,盧卡申科動情地說。
在俄白哈三國于2012年1月1日成立歐亞經濟委員會、三國汽車工業組裝的大門關閉之前,吉利控股集團于2011年12月底與白俄羅斯汽車廠成立了合資公司,成為唯一一家拿到在歐亞經濟聯盟國家汽車組裝“準生證”的中國企業。
在中白兩國領導人的共同關心下,白俄羅斯吉利汽車項目得到快速發展。2013年起,合資公司在明斯克州鮑里索夫液壓機廠的部分廠房以半散件(SKD)的方式組裝吉利轎車。2015年3月,合資公司在鮑里索夫和另一工業城市若基諾之間的一處地點開始建設以全散件(CKD)方式組裝轎車的乘用車制造廠,新廠占地面積118公頃,由中信建設公司使用中國提供優惠貸款進行建設。中白兩國的建設者們僅用兩年半時間就完成了涂裝、焊裝、總裝全套工藝及輔助設施的工廠建設。新廠一期工程設計產能為年產6萬輛。一旦條件成熟,可短期內提高到年產12萬輛。
盧卡申科在與白俄吉利車廠員工們進行現場交流時說:“所有在場的白俄吉利汽車廠員工們,讓我們代表汽車廠全體員工、代表白俄羅斯政府和人民,感謝習近平主席向我們提供的巨大幫助。不久后我要親自感謝習近平主席,感謝他響應我的請求幫助我們生產轎車”。
2015年5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對白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前,在白《蘇維埃白俄羅斯報》上,發表了題為《讓中白友好合作的樂章激越昂揚》的署名文章。其中寫道,“吉利汽車組裝廠的產品實現了白俄羅斯的‘轎車夢’”。
希望通過白俄吉利項目實現本國“轎車夢”的盧卡申科非常重視該項目的進展情況。2014年,他曾親自試駕在以SKD方式組裝的吉利汽車。之后他還要求政府官員在更換公務用車時不再選擇進口車,而要改用在本國產的吉利轎車。
當天陪同盧卡申科參觀吉利汽車廠的白俄羅斯副總理謝馬什科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白俄羅斯吉利汽車廠填補了白不能生產轎車的空白。
“白俄吉”乘用車組裝廠生產的首款車型吉利博越是吉利3.0精品車的代表之一。今年10月份,博越在中國銷量已超過3萬輛,上市至今累計銷量超過33萬輛,今年前10個月累計銷售超過22萬多臺,成為中國市場最為熱銷的SUV車型。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說,吉利把自己最好的產品放到了白俄羅斯生產,這個工廠是按照吉利的最新的標準建造的,采用了吉利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標準建設。
白俄羅斯方面對于這款在中國得到熱銷產品的生產銷售抱以很大希望,希望在本國和歐亞經濟聯盟其他國家也能得到熱銷。據悉,盧卡申科已經責成白政府制訂相關措施,鼓勵本國公民多購買國產的吉利轎車,保證汽車在國內外市場的銷量。
新的乘用車制造廠不但寄托了國家的“轎車夢”,也承載了很多當地人對未來的期待。而從白俄羅斯汽車廠“跳槽”到吉利汽車廠的車間工長亞歷山大表示,在吉利車廠,能夠學到全新的汽車組裝技能,新工廠將有很大發展前景。隨著汽車廠真正投產并開始銷售汽車,將來的工資水平一定會讓他感到滿意。已經在汽車廠實習了兩個月的幾名大學生也表示,由于他們所學專業跟汽車制造有關,在實習期間學到了新的技能,希望將來能夠到汽車廠工作。
據介紹,目前白俄吉利汽車廠的平均工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僅次于全國最高的明斯克的平均工資水平。目前在汽車廠工作的工人有700多人,將來員工數量有望達到1300人,可以說在解決當地人的就業方面為當地作出了巨大貢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