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距離銀監會等四部門聯合頒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已有一年多時間。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網貸“易容術”:借新概念行騙 行業整合加快平臺轉型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11-21 08:41

      近千家網貸平臺退出化解存量風險尚需時日

      網貸“易容術”:借新概念行騙防不勝防

      行業整合加快平臺轉型升級

      距離銀監會等四部門聯合頒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已有一年多時間。記者近期調研了解到,在嚴監管背景下,網貸行業發生了巨大調整,大額標的平臺陸續停業轉型,近千家平臺退出。不過,在前期野蠻增長的背景下,網貸行業仍有不少存量風險,比如一些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新型犯罪層出不窮,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假借區塊鏈、比特幣、ICO等新型概念行詐騙之實的趨勢值得關注。

      業界人士建議,進一步細化網貸行業監管規則,同時減少區域監管差異、降低可能產生的監管套利,探索完善網貸征信體系等配套基礎設施,促進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網貸行業大浪淘沙近千家平臺退出

      一年來,監管政策逐步落地、細化、趨緊,網貸行業也告別了發展初期的“野蠻生長”態勢,進入深度調整期。盈燦咨詢數據顯示,去年8月監管政策出臺以來,有近千家P2P平臺退出了網貸行業。

      在位于深圳福田區的一家咖啡館,記者見到了王力(化名),他曾經創立了一家網貸第三方平臺,但由于行業下行趨勢明顯、商業模式不清晰,近期正式關停結業。“前段時間一直在忙著公司遣散員工相關補償的事情,有部分員工還到勞動部門申請仲裁,忙得焦頭爛額。”

      身穿休閑服的王力,神情有些落寞,遠沒有一年前的意氣風發。彼時,他剛剛拿到風險投資,公司估值達到數千萬元。“隨著監管加強,網貸行業進入‘大浪淘沙’時代,很多平臺、第三方機構可能會退出,未來也許只會剩下幾十家機構。”王力說。

      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幾年行業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業務創新偏離軌道,風險亂象時有發生。許多網貸機構偏離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務小微和依托互聯網經營的本質,異化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營銷等行為。更值得關注的是,網貸行業問題機構不斷累積,這些問題機構部分受資本實力及自身經營管理能力限制,當借貸大量違約、經營難以為繼時,出現“卷款”、“跑路”等情況,部分機構銷售不同形式的投資產品,規避相關金融產品的認購門檻及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在逃避監管的同時,加劇風險傳播,部分機構甚至通過假標、資金池和高收益等手段,進行自融、龐氏騙局,觸碰非法集資底線。

      2016年被稱為網貸行業的“監管元年”。針對行業發展出現的問題,2016年8月,銀監會等四部門出臺監管辦法,確立了網貸行業“小額、分散、普惠”的發展方向。明確了P2P網貸是專門經營網貸業務的金融信息服務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因此不得吸收公眾存款、歸集資金設立資金池、不得自身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等;規定了P2P網貸平臺的具體監管機構為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地方金融監督部門;規定對客戶資金和網貸機構自身資金實行分賬管理,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客戶資金實行第三方存管。對P2P網貸行業實行依法、適度、分類、協同和創新監管,既滿足了行業創新的要求,也改變了基本無規則約束的行業現狀。

      該網絡借貸監管辦法,對借款上限、資金存管、備案登記等方面提出要求,并設立了12個月的過渡期。同時,對行業定下兩條紅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不超過100萬元。

      此后,按照監管辦法精神,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逐步細化網貸監管細則。據零壹財經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各級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累計發布有關P2P的各項監管政策超過50份,從“資金存管指引”“備案管理指引”到“催收規范”等不一而足。如2017年9月底,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相繼上線網貸從業人員違規違紀信息共享平臺,發布網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征求意見稿),不斷推進完善行業自律監管。

      一方面是監管加強促使部分平臺退出,一方面一些平臺選擇“主動清盤”。近期,業內累計交易量排名前列的紅嶺創投,宣布3年內清盤網貸業務,引起廣泛關注。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表示,退出的主要原因是“不掙錢”。“成立8年來,平臺上的累計交易量達到2800多億元,為投資者帶來60多億元的收益,但平臺不僅沒賺錢,甚至還虧錢。”周世平說,“做網貸的運營成本、墊付成本都很高。”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我國剛性兌付的投資文化對網貸平臺的發展形成“困擾”。“在大多數老百姓的理念中,除了股票,其他的投資理財都應該是保本甚至是保息的。這種想法根深蒂固,必須徹底打破才能建立起風險意識。”銀率網一位分析師認為,剛性兌付想法的存在,一是源于以儲蓄為主的投資渠道匱乏時代的經驗,二是基于虛幻的“政府隱形擔保”期望。

      在網貸行業,紅嶺創投曾是較為激進的“大單模式”的代表平臺。動輒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網貸產品,在吸引投資者入場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風險。2014年,廣州多家大中型紙張貿易商出現壞賬,涉及紅嶺創投借款本金總額1億元。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紅嶺創投兜底1億元為到期借款墊付。

      “大單”網貸產品出現風險后是否墊付,不少平臺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按照投資風險自擔的原則,平臺并沒有墊付義務,但這樣可能損失平臺口碑、導致投資人“撤離”;另一方面,墊付可能會贏得投資人信任,但平臺屢屢大額資金墊付則可能“掙不到錢”。在不少網貸從業人員看來,紅嶺創投等平臺的正常退出,是部分平臺的市場選擇,但同時也折射出網貸領域發展的艱難。

      行業亂象猶存化解風險尚需時日

      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過去一年來網貸非法集資案件增速不斷回落,整體風險水平逐步下降。但專家提醒,在前期野蠻增長的背景下,網貸行業仍有不少存量風險,風險化解尚需時日。

      一是網貸非法集資手法不斷翻新,投資者辨識難度、監管打擊難度大。一些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新型犯罪層出不窮、噱頭新穎、迷惑性強。不少法律界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假借區塊鏈、比特幣、ICO等新型概念行詐騙之實的趨勢值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職業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打破地域界限,隱藏在幕后操縱犯罪,在境外注冊公司,設立資金盤,并將客戶數據服務器托管在境外。境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以投資虛擬貨幣、原始股權、網絡商城、金融互助社區等名義,通過拉人頭提成等傳銷手法在境內發展投資者,利用境內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來騙取其信任。

      二是部分平臺借助協會、廣告商等背書增信,夸大甚至虛假宣傳。如8月杭州一家成立了9年的“老牌”網貸平臺“妙資金融”出現風險事件,這家平臺為首批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之一,目前公安機關已對該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進行立案偵查。不少業界人士認為,網貸平臺公司通過加入協會的方式將自身包裝成正規平臺,并投放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是不少投資者受騙、放松警惕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還有一些不法企業為顯示“實力”,租用高檔寫字樓辦公,讓投資者知曉的業務宣傳活動從公開化、半公開化向“地下”活動轉移,利用親戚、朋友相互間的信用進行傳遞、擴散,模糊“特定對象”與“非特定對象”的法律界限。

      三是部分網貸平臺的風控能力不容樂觀。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網貸平臺風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平臺能否生存、能否發展壯大、能否持續盈利,也決定著用戶投資的資金到期能否收回本金和利息。不少業界專家認為,科技與風控是小額信貸、普惠金融的關鍵,也是網貸平臺“大浪淘沙”的決勝點,但目前來看不少平臺的科技金融實力仍顯薄弱,運營成本較高。

      行業“整合出清”平臺加速轉型升級

      隨著監管規則的不斷完善,網貸行業的經營日漸規范,不少平臺開始轉向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等垂直領域,行業收益率日趨理性,展現出普惠金融重要組成部分的發展潛力。

      ——行業“整合出清”,平臺合規經營步伐加快。在深圳,經過不斷溝通準備,網貸平臺投哪網上線了廣發銀行的資金存管,目前運轉正常。按照網貸監管暫行辦法“資金存管”“備案管理”等規定,不少平臺正在加緊合規進程。融360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數量為520家,占比由一年前的不到10%上升為27%。

      ——平臺轉型趨勢明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風險整治,很多不合規的P2P平臺已主動撤出或自我糾錯。”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我們結合小微企業發展現狀,目前推出了供應鏈金融‘訂單貸’等產品,借款期限2-35天,借款金額100萬元以內,利率低至10%,符合小微企業‘短、小、平、急’的融資需求,目前這一產品累計交易量達到1.7億元。”廣州e貸總裁方頌說。

      近期,不少平臺開始向監管要求靠攏,標的限額達標率不斷提高,向小額、分散的消費金融、信用貸、車貸等垂直領域轉型。一些平臺仍然在開展P2P網貸業務,但業務重心開始轉移,如人人貸、積木盒子等平臺,選擇拓展基金、私募、資管等理財業務,P2P網貸業務成為其眾多業務之一。不少網貸業界人士認為,網貸監管暫行辦法對于借款限額(企業100萬、自然人20萬)的硬性要求,將網貸平臺的服務范圍鎖定在面向小微群體的普惠金融范圍內。

      ——行業收益率日漸回歸理性,參考性不斷提升。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全面啟動,部分小微型網貸平臺逐步退出,而信譽良好、資金雄厚的大型網貸平臺更受客戶認可,其貸款收益率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整個網貸行業的平均收益率下降。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2017年8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49%,收益率不斷企穩。上海網貸平臺空中金融CEO賴效剛等人表示,網貸整治效果在逐漸顯現,曾經收益超高的“賭博式”投資項目已經很少,平臺收益率基本趨于合理化。

      你我貸創始人嚴定貴表示,“隨著網貸行業規范度不斷上升,網貸利率與基準利率因為資金的跨市場流動而產生更緊密的關聯,加強對網貸利率走勢和變化特征的關注,有助于監管部門參考、判斷宏觀經濟的變化趨勢。”

      細化行業監管規則減少監管套利空間

      在目前持續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的同時,不少業界人士建議,進一步細化網貸行業監管規則,同時減少區域監管差異、降低可能產生的監管套利,探索完善網貸征信體系等配套基礎設施,促進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認為,小額信貸、普惠金融潛力巨大,但關鍵點還是在于風控和科技。借助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挖掘信息、搭建技術平臺和模型算法,微眾銀行目前注冊客戶已達2749萬人,總資產666億元,貸款余額981億元。微眾銀行的主要產品“微粒貸”兩年來累計發放貸款達3600億元,總筆數4400萬筆,筆均放款只有8200元。

      新聯在線COO陳智誠表示,網貸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優勝劣汰的趨勢越發明顯,部分平臺在風險管理、資產儲備等方面都不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退出與轉型的雙重夾擊,可能會進入風險期。

      談及網貸行業發展趨勢,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認為,網貸行業將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大部分網貸平臺面臨發展轉型壓力。未來網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資產的篩選與甄別、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方面,只有具備較強風控能力,并真正與實體經濟(主要是小微經營、個人消費等)融資需求相結合的網貸平臺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網貸平臺自身也將做強做大,將發展出一批專業化平臺(如專做小額消費貸款的平臺)和一批全能型平臺。平臺將更加注重資金運用端的風險防控。(記者孫飛 吳燕婷 王淑娟)

    ?

    ?

    相關鏈接:

    銀行遭遇網貸平臺暴雷潮 15家出現停業和跑路問題
    多家網貸平臺欲赴美上市 投資機構看重哪些因素?
    網貸信披新標準實施? 要從P2P借錢得有征信報告
    北京完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 防范網貸、傳銷等危害新生

    ?

    相關鏈接:
    北京完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 防范網貸、傳銷等危害新生
    網貸信披新標準實施  要從P2P借錢得有征信報告
    多家網貸平臺欲赴美上市 投資機構看重哪些因素?
    銀行遭遇網貸平臺暴雷潮 15家出現停業和跑路問題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馮文雅]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