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加班拍檔、創業伴侶、春運神器,曾幾何時,方便面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朋友”,然而這種景象卻在近5年出現了戲劇性地逆轉。
據統計顯示,2011年之前,方便面銷量在中國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年的年銷量更是創下462億包的輝煌戰績;但2013年以來,方便面銷量卻連續3年下跌,只剩380億包。
難道昔日的“明星產品”已經遭遇市場飽和了?業內人士對此并不認同。實際上,中國的方便面人均消費量遠達不到韓日等國水平,甚至不到韓國人均消費量一半。那么,方便面銷量遭遇滑鐵盧受到哪些因素影響?中國的消費業態發生了怎樣的轉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大量數據的梳理,試圖尋找其中的答案。
夜幕降臨,燒一壺開水,就著升騰的熱氣和香味吃下一碗方便面,這曾經是加班的你、偷懶的你亦或趕火車的你經常遇到的場景。
根據世界方便面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以前的中國,這種場景平均每年約發生400億次,國人吃掉的方便面相當于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
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這樣的生活漸漸淡出了你的視野。人們手邊的方便面被各種外賣所代替,曾經的戰績輝煌不再。“是誰導演這場戲?”且讓記者為你揭開面紗……
全國方便面銷量情況(單位:億包)(數據來源:世界方便面協會)
中國方便面銷量遭遇滑鐵盧,誰之過?
近5年來,我國方便面行業經歷了一次“過山車”。
世界方便面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2013年,中國方便面年銷量從424.7億包增長至462.2億包;從增速來看,2011年國內方便面銷量同比上升0.4%;2012年同比增長3.7%;2013年同比增長4.97%。無論是銷量還是增速均呈現逐年提升的趨勢。然而,這種持續、穩步攀升的趨勢卻在2013年之后出現了轉折。
2013~2016年,中國方便面年銷量從462.2億包跌至385.2億,跌幅高達16.66%。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曾公開表示,作為食品工業的重要板塊,全國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行業利潤增長率低于食品行業整體水平,行業發展陷入困境。
這種由盛及衰倒“V”字型的發展歷程在國內主要方便面企業也有更加直觀的體現。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康師傅。
康師傅方便面作為國內方便面行業的佼佼者,它的變化趨勢幾乎成為整個方便面行業的“晴雨表”。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康師傅品牌方便面一直占據著國內市場半壁江山。2011年至2015年,康師傅銷售額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5%以上,2016年市場占有率有所下降,為51.9%。
根據該公司年報顯示,2006~2013年,康師傅方便面板塊營收從10.52億美元增長至43.32億美元。2013年~2016年,該板塊營收又下滑至32.39億美元。
不僅如此,整個方便面上下游日子都不好過。有方便面經銷商透露,一箱24包的康師傅袋裝面,從康師傅廠家拿貨在46.5元~47.5元,折算下來每包1.98元,商超賣場終端銷售價為2.5元/包。“一包方便面只能賺4毛錢,銷量上不去,不僅不賺錢,甚至還會賠錢。”
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則表示,方便面銷量下滑的背后是人們消費結構的轉變。“與最初‘吃飽’的觀念相比較,當前,消費者需要的是健康營養的膳食。”
但種種現象讓人不禁要問,為什么2013年成為國內方便面銷量由升到降的重要拐點?國內方便面企業似乎在沒有征兆的情況下就遭遇了嚴酷的“寒冬”。方便面銷量滑鐵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誠然,方便面被網絡“污名化”、交通工具的極大快捷和便利,都可能會對方便面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些顯然都不是關鍵因素。
只有當方便面方便、快捷、廉價等諸多核心優勢被另一種商業模式取代時,其市場地位才會遭到顯性沖擊。
這“另一種商業模式”,就是恰好在2013年前后迅速崛起的外賣行業。
?
?
?
相關鏈接:
男孩雪地捧方便面睡著 父親在旁修電路
杜海濤爆料吳昕愛吃方便面 欲為快樂家族建養老院
沒想到!方便面除了方便還帶來這些
年內銷量同比增長1.5倍 方便面行業企穩回暖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