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清源迎來朗朗乾坤
據報道,黑龍江省政府原副秘書長梁成軍因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重污染當地政治生態,日前被“雙開”。
大肆收受禮金,違規替人牟利,工作獨斷專行,生活腐化墮落,對抗組織審查,梁成軍的行為可謂是“五毒俱全”,且性質惡劣,情節嚴重,成了當地政治生態的“污染源”,嚴重損害了黨的事業和形象。
“四海皆秋氣,一室難為春。”黨員干部一心干事也好,一身干凈也罷,都離不開良好的政治生態。曾有一段時間,政治生態被“霧霾”籠罩,懷有“巧宦之心、虎狼之欲、巧詐之術”的人混得風生水起,而正直、老實、苦干的人卻吃虧寒心。也有一些人,“學乖了”“想透了”,自覺或不自覺地跟風,不僅污染人心,還對政治生態造成了“二次污染”。
近年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政治生態的培塑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像梁成軍這樣的政治生態“污染源”不除,貪腐問題就會如野火燎原,容易死灰復燃。
“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對待政治環境的“污染源”,就必須毫不猶豫,堅決徹底清除。當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之初,不遵守法令的現象時有發生,且“大多是公務人員”。謝覺哉在《解放日報》上撰文建議:“應罰的罰,應拘的拘。任何人的威脅,不屈;任何大頭子的說情,不理。要硬起頸骨來。做得幾次,威信建立了,人們的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后來,陜甘寧邊區成為“全國最進步的地方”。
治“污”重在治權。產生“污染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權力的異化。縱覽落馬的官員,有的身處關鍵崗位,有的掌握大量資源,有的管理大筆資金,本身就處在易腐、多腐的“高風險地帶”,一旦主觀上動了貪念、客觀上缺了監管,權力就會像野馬一樣奔突,貪腐就會像野草一般瘋長。可見,治理政治生態的“污染源”,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把來之不易的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鞏固發展下去。
治本還需清源。清除政治生態的“污染源”,需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這就要求每一名黨員,在面對新時代的新情況、新考驗時,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自覺端正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穩固“壓艙石”、把好“總開關”,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人人都當“光源”“熱源”“能量源”,竭力鏟除“污染源”,我們就一定能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魏寅)
?
?
相關鏈接:
張二江:“五毒書記”今與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