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年內罰沒逾90億元
稽查執法及通報案件呈現5大特點
■記者 左永剛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22日,今年以來證監會已通報130多宗行政處罰案件,月均通報超過10宗案件,證監會對各類違法主體及當事人罰沒金額超90億元,與去年全年42億元罰沒總金額比較,增長114%。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證監會稽查執法工作以及所通報案件呈現5個特點。一是罰沒金額較大,頂格處罰較多;二是內幕交易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較多;三是大案、要案及典型案件較多;四是常規案件查辦與專項執法行動、專項檢查并行,形成監管、稽查執法高壓態勢;五是不少案件被移送公安部門,若干案件作出司法判決,自律、行政監管與追究民事刑事責任形成合力。此外,今年依然延續每周例行發布會通報行政處罰案件的慣例。
11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證監會查處的案件呈現多方面特點,這是踐行“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理念的具體體現,這樣才能解決資本市場面臨的主要矛盾,如當前市場中的不規范、不公平、不平衡等矛盾。同時通過加強監管消除投資者的焦慮感、挫折感、失落感,提升投資者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建設投資者友好型資本市場。
“證監會每周通報案件,已成為資本市場的一種‘生活方式’,逐漸形成了‘守法為榮,違法為恥’的強大輿論氛圍,未來監管層還需繼續推進資本市場監管法治化、常態化、公開化。這也是確保資本市場行政執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的具體體現。”劉俊海同時表示。
大案、要案罰沒金額驚人
今年以來,證監會查辦的大案要案增多,其中包括鮮言系列違法違規案、“方正系”系列違法違規案、九好集團“忽悠式”重組案等。
劉俊海認為,查處的大案、要案以及典型案例增多,甚至近期還出現“名人要案”,其特點是標的金額較大,涉案主體多為“資本大鱷”及演藝界明星,這向投資者傳遞了一個信號,即不論其資本規模多寡,只要出現違法違規及失信行為,資本市場“法治牙齒”就會發力。
據證監會通報,鮮言操縱“多倫股份”案罰沒款超34億元,唐漢博跨境操縱“小商品城”案、唐漢博、唐園子等操縱“同花順”等股票案罰沒款合計超12億元,朱康軍操縱“鐵嶺新城”等股票案罰沒款超5億元。此外,登云股份案等信息披露違法案件的相關主體被頂格處罰。
“處罰金額大幅增長和頂格處罰增多,體現了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特點,即重典治亂,猛藥去疴,對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這是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化、公平化的具體體現。”劉俊海強調。
對于今年的監管態勢,11月22日,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嚴厲程度比肩國際成熟資本市場,這說明當前證監會對于各類市場主體規范的重視,其目的是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三公”原則,促使市場有序健康運行。
“在今年證監會已通報的案件中,頻繁出現頂格罰款和終身禁入市場等重罰案例,比如一些罰沒金額上億元,甚至達到幾十億元,行政處罰嚴格程度大幅提升。懲戒違法違規主體和當事人,起到了凈化市場以及威懾違法違規行為的作用。”李大霄稱。
內幕交易等兩類案件高發
在看到大案要案以及典型案件被查處的同時,市場各方也關注到內幕交易案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已成為市場多發案件。
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就處理信息披露違法案件24起,內幕交易案件24起,數量分列前兩位。上半年查辦案件中,內幕交易、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操縱市場案件仍是主要類型,占全部案件數量76%。其中,內幕交易新增案件140起,占全部案發數量46%,為主要案件類型;操縱市場、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保持增長態勢。
劉俊海認為,“內幕交易案多發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在異常交易和趨同交易篩查中的應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直接侵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監管層對這兩類案件的查處將是持續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監管層將對這兩類案件常抓不懈。”
資本市場“法治牙齒”形成合力
除了上述特點以外,今年證監會保持了常規案件查辦與專項執法行動、專項檢查并行的監管、稽查執法高壓態勢,同時與公檢法部門的協調配合,不斷強化行政與刑事執法銜接配合,建立了證監稽查與刑事偵查“信息共享、同步推進、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辦案模式。
今年證監會開展了專項執法行動,在專項執法行動第一批案件中,稽查部門集中調配組織力量,對涉及的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線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在專項執法行動第二批案件中集中查處和打擊惡性操縱市場行為;在專項執法行動第三批案件中集中力量專門打擊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行為。
另外,證監會還組織開展了律師事務所從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證券法律業務專項檢查工作,還對328家私募機構開展了專項檢查。
“常規案件查辦與專項執法行動、專項檢查并行,這是‘標本兼治、源頭治理’理念的具體體現。監管層不僅重點查處個案,并且是全覆蓋的查處違法違規案。”劉俊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和懲治,自律監管、行政處罰以及追究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已經形成合力。劉俊海認為,“包括自律監管、行政監管以及追究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在內的資本市場‘法治牙齒’多重合力正在形成,這對于推進資本市場治理現代化都有現實意義。”
日前,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維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廈門圣達威服飾有限公司欺詐發行私募債券案的刑事判決,圣達威法定代表人章某、原財務總監胡某因犯欺詐發行債券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和兩年。該案是全國首起因欺詐發行私募債券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判例。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該案件的偵查、起訴、審理過程中,貴州證監局高度重視,積極與貴州省公安、檢察院、法院溝通,最終推動圣達威私募債欺詐發行案的相關責任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與行政監管、自律監管是相輔相成的,這樣可以提高違法違規及失信成本,間接起到降低守法守規誠信主體連帶市場成本的作用。證券市場監管體系并用可以充分激活法律法規、行政和自律監管的六大功能,包括制裁違法違規失信者、補償受害投資者、獎勵維權者、警示同類者、教育各類主體、安慰撫平公眾焦慮感。”劉俊海強調。
上海股份制與證券研究會副會長曹俊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證監會加大對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的舉措,是落實“依法治國”理念在資本市場的體現。“這將提高市場主體違法違規成本,對違法違規行為起到威懾作用。”
“在對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規范市場行為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期待監管部門能陸續出臺系統性、可操作性強的行政法規以及自律監管體系,讓各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強。”曹俊強調。(證券日報)
?
?
相關鏈接:
證監會:強化對年末突擊調節利潤行為的監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