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長安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李建樺從人頭攢動的招聘會場擠出來,背包里的簡歷一張也沒遞出去。
“想找個福利好的工作,能定期旅個游、帶薪休年假之類的,合適的太少了!”近兩個月里,李建樺已經跑過三四場“無功而返”的招聘會了,“工作是下半輩子的事,就得找做得開心還有意義的!”
李建樺的求職經歷是中國大學生就業變遷的一個縮影,對很多“90后”求職者而言,滿足興趣與實現人生意義比追求薪資更重要。記者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生冬季招聘會上看到,304家用人單位共發布14000多個就業崗位,大大超過了進場求職者的數量,可因考慮到晉升機制、福利補貼、平臺前景等問題,許多前來應聘的大學生仍然“按兵不動”。
幾家用人單位讀懂了“90后”求職者的想法,在招聘海報顯眼位置標注“解決北京戶口”、“央企背景”、“免費旅游”等,吸引眾人前來咨詢、投遞簡歷。據多家用人單位反饋,開口談薪資的大學生漸少,普遍更關心“企業聲譽”、“解決戶口”、“帶薪年假”、“員工旅游”、“租房補貼”甚至“期權”等軟性福利。
楊蕓就讀于西安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專業,在她看來,“五險一金”、“交通補貼”、“節日福利”等應該是企業的“標準福利”,差別不大,而完善的培訓與晉升體系、高效人性化的管理團隊、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才是考量企業實力的關鍵所在。
“軟福利實際上是一種間接的薪資體現,對求職者很有吸引力。企業也在不斷完善福利機制,提升文化氛圍,適應新生代員工擇業觀念的轉變。”一家科技公司人事經理黃琪說道。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約795萬人,比2016年多出30萬。2017年陜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33萬余人,市場化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對此,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就創中心楊媛表示,畢業生容易出現目標、職業規劃不明確以及工作浮躁等現象,應及時合理調節心理狀況,找準自身定位,并積極主動尋求職業指導。學校對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尤為重要,多開設相關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創新創業培養課程,舉辦職業指導活動和就業講座等,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供更大的職業空間和機會。(完)
?
相關鏈接:
剛轉事業編制十余天 四川綿陽一名校畢業大學生村官涉腐被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