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縣三河鎮中心學校師生共同參觀“掃黃打非”宣傳欄 應妮 攝
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推選出300個全國“掃黃打非”基層示范點,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新安鎮、合肥市常春街道、合肥市瑤海區和平路街道綠苑社區等14個示范點入選,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這些示范點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可以推廣和借鑒的經驗?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一行日前來到安徽省。
在有著一萬多人口的合肥市瑤海區和平路街道綠苑社區,一進社區大門,在高大蔥郁的香樟林里,就能看到“秋風”“凈網”“護苗”等主題雕塑,這也是合肥市首個社區“掃黃打非”主題雕塑公園。
合肥市瑤海區和平路街道綠苑社區居民表演快板宣傳“掃黃打非” 應妮 攝
62歲的劉小黎退休前在合肥市文化局工作,如今是社區“掃黃打非”陣營里的一員文化干將,他特意創作了一首快板作品《頌“掃黃打非”》,社區群眾打著快板念著詞,就把“掃黃打非”知識爛熟于胸、傳之于人了。“‘掃黃打非’工作不能光靠行政推動,也要走好群眾路線。快板這種藝術形式就很接地氣,能夠很好地走入群眾、聯系群眾、發動群眾。”他說。
綠苑社區“掃黃打非”有個“四聯”工作法,即“組織聯抓”、“平臺聯建”、“執法聯動”、“文化聯心”,劉小黎創作快板就是“文化聯心”舉措之一。社區負責人李小云說,“社區作為最基層的群眾自治組織,在掃黃打非這樣重要的意識形態領域來說,它的功能是需要補充和延伸的,所以肯定要念好‘聯’字訣。”線下,他們投入近20萬元打造綜合宣教中心,吸納公安、文化、城管資源,建立“護苗”圖書館和“護苗”數字圖書館,設置“掃黃打非”警示教育區、非遺手工作品展示區,建設了合肥市首個社區“掃黃打非”主題雕塑公園;線上,他們借助社區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等網絡宣傳載體,讓“掃黃打非”知識潤物無聲、深入人心。
合肥市常春街道“掃黃打非”主題展館里的展品 應妮 攝
在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則有一支以老黨員、老教師、老職工等為主體的“五老”監督員隊伍,他們是巡查、發現、監督“黃”、“非”場所和活動的重要力量。為了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街道對“五老”濟南獨院隊伍實行“四統一”管理,統一建立起人員臺賬、統一開展知識培訓、統一配置標示和袖章、統一發放工作補貼,目的是最大程度實現“掃黃打非”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鳳陽縣、銅陵市成立了“‘掃黃打非’媽媽工作隊”,六安市、阜陽市等地成立“五老”義務監督員,來安縣開展“掃黃打非”小天使志愿者活動等,主動義務監管文化市場,形成了全民參與“掃黃打非”工作的生動局面;通過推進“掃黃打非”進校園,全省各地中小學校積極組織開展“掃黃打非”納入“開學第一課”活動,成為綠書簽系列宣傳活動的突出亮點,有效深化了“護苗”行動開展,成為安徽品牌,做法被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工作簡報刊載;
打通“掃黃打非”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成效也是顯著的。例如,阜陽市阜南縣29個鄉鎮建成“掃黃打非”工作站或聯系點309個,僅2017年基層監管網絡捕獲涉“黃”“非”問題線索412條,排查出各類案件109起,取締黑網吧17家,取締游商攤點10個,查繳非法出版物、盜版光盤945件;基層“掃黃打非”網絡員作用發揮明顯,入選2017年全國“護苗”案件的“六安楚某某擅自發行非法出版物案”,就是六安市網格員發現舉報的;安徽肥西“12·27”侵犯著作權案也正是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安徽省肥西縣公安局立案查處一起跨區域制售盜版圖書大案,涉案金額近2000萬元。
安徽省“掃黃打非”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國兵表示,安徽省將掃黃打非工作融入治安綜合治理、文化活動以及教育等工作中,注重用好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治理、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室、農家書屋等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掃黃打非”宣傳教育基地,營造“掃黃打非”的深厚氛圍,實現“掃黃打非”進基層的常態長效機制。目前,全省2160個鄉鎮(街道)都建立了“掃黃打非”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22640個村(社區)都有“掃黃打非”工作站或聯絡員,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同時,在4654個有條件的學校、景點和相關企業建立了“掃黃打非”聯系點。“這樣的工作也收獲了實效,截止10月底,全省共收繳各類違法出版物13萬余冊,處置網絡有害信息近12萬條。”
據悉,“掃黃打非”進基層目前已從部分地區試點探索,發展成為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的一項重點基礎性工作。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掃黃打非”進基層取得顯著成效,這充分說明,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群防群治是把“掃黃打非”工作推向深入的必由之路。(完)
?
?
?
相關鏈接: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公布8起“掃黃打非”重點案件
“掃黃打非·護苗2017”行動深入開展 查繳非法有害少兒出版物21萬余件
全國31省(區、市)開展“掃黃打非”省際交叉督查
三亞開展“掃黃打非”活動 銷毀非法出版物10萬余件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