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走出去”與“請進來”,一座城市的初步探索——
本土文化如何對接國際范
①來自英國的杰米在儋州東坡書院參觀。海南日報記者易宗平攝②儋州調聲表演。海南日報本報記者陳元才攝③國際象棋大師在儋州與棋迷進行“車輪戰”。海南日報記者易宗平攝
儋州舉辦調聲節,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參與者。海南日報記者陳元才攝
“熱汗門前滴,湖蓮舉艷英。吟詩流韻久,奠酒散香清。賜卷人情重,尋蹤步履輕。千秋光未滅,景仰至州城。”
這是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儋州東坡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國強贈給老朋友、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的詩。11月23日,韓國強再度吟詠后,向記者講述起與詩相關的故事。
今年5月8日,比爾·波特在韓國強陪同下,來到儋州市中和鎮,尋訪東坡井、欽帥泉、桄榔庵等東坡遺跡遺址。比爾·波特在蘇東坡雕塑前動情地朗誦東坡先生的《和陶詩》,并敬酒祭奠,體現了國外漢學家對蘇東坡的景仰和推崇。
韓國強等蘇學研究者與國外漢學家的交流互動,在一定程度上順應和促進了儋州東坡文化等本土文化研究的國際化趨勢。東坡文化學術上的國際化,也成為儋州文化產業國際化的先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同時提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近年來,儋州調聲、東坡文化等本土文化正在“走出去”,儋州同時將雪茄、馬拉松、國際象棋文化“請進來”,并促進中外文化互補互促,使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本文主要以此為樣本,置于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試圖探討本土文化如何有效對接“國際范”。
起
立足本地,做精做深
實施“文化+”,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寫到水窮天杪,定非塵土間人”“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如今,儋州市東坡書院不時傳來背誦東坡詩詞的聲音。帶著朝圣般文化崇敬之情的省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蘇東坡謫居儋州3年,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其中詩詞有200多首。中國蘇軾研究會理事、海南省詩詞學會名譽會長林冠群說,蘇東坡是名滿天下的大文豪,有這樣一位精通詩詞歌賦的頂級人物來到儋州,鄉野間“不會吟詩也會吟”了。
為了開掘東坡文化的深厚積淀,2015年2月7日,儋州啟動“東坡文化體驗之旅”,推出了包括東坡詩詞背誦大賽在內的五大活動。到同年12月底,全國共有1292位選手參加東坡詩詞背誦大賽,他們中年齡最大者82歲,最小者僅4歲。最終,一對來自黑龍江的夫妻奪得冠軍、亞軍。2015年國慶假期,夫妻倆在儋州東坡書院游玩時,為東坡詩詞及其人格魅力所吸引。回家后,兩人便開始背誦東坡詩詞。
浪漫的背誦大賽與其他多項活動,為儋州吸引了大量游客。儋州市旅游委主任李洪濤說,“東坡文化體驗之旅”設置了從海口和三亞出發的兩條線路,使儋州相對分散的景點像明珠般串聯起來,將文化游、生態游、“候鳥”游等整合起來,并輻射沿線相關產業。
儋州調聲的唱詞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東坡文化的滋養。
誕生于西漢時期的儋州調聲,主要發源地為儋州北部沿海地帶。儋州調聲節奏明快、感情熾烈、可歌可舞,被譽為“南國藝苑奇葩”。2006年,儋州調聲躋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儋州調聲在當地熱度不減,也吸引了省內外人士關注的目光。2017年9月9日至10月4日,儋州舉辦儋州調聲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東坡文化與儋州調聲融合發展,在游客和藝術家眼中魅力大增。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感慨地說:“到了儋州,才知道海南文化是多么悠久、厚重,真是不虛此行!”
時光回溯到2010年12月18日,儋州市文化公園一臺《東坡·九歌》的大型晚會,拉開東坡文化節的帷幕。2014年12月5日,四城輪辦、一年一度的東坡文化節再度“回到”儋州,并首度與雪茄文化節對接。當天,2014年第五屆(儋州)東坡文化節暨第二屆海南雪茄文化旅游節,在儋州光村雪茄風情小鎮開幕。
在注重開發本土文化同時,儋州實施“文化+”戰略,不斷拓展國內國際視野。
從2010年開始,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超霸戰大賽、國際馬拉松賽連年在儋州成功舉行。2013年,儋州舉辦了首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游節,到2017年,已連續舉辦5屆。2017年9月20日至11月18日,第八屆海南儋州國際馬拉松賽接受國內外選手報名,參賽規模達到1.5萬人。儋州已成功舉辦7屆國際馬拉松賽,連續兩年被中國田徑協會認證銀牌賽事,是目前海南省唯一被評為銀牌賽事的馬拉松賽。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國際象棋協會副主席葉江川說,儋州連年舉辦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超霸戰大賽,產生了巨大的示范帶動效應,目前儋州市已有7萬名中小學生學習國際象棋,全省共發展了30多萬名棋手。
系列文體活動與“東坡文化體驗之旅”結合,使儋州旅游業大幅增長。儋州市旅游委統計,2016年,全市接待過夜游客181.28萬人次、同比增長14.6%,實現旅游收入12.63億元、同比增長14.1%。
承
輻射周邊,協同發展
構建“精神家園”,整合旅游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有比較才有鑒別。近年來,盡管海南西部市縣在文化旅游業方面做過一些努力,但與海口、三亞等市縣相比,差距仍然明顯。以過夜游客消費為例,今年上半年,海南西部市縣每位游客消費支出,大多在300元至600元之間,而海口平均為1325元,三亞平均為2323元。
事實上,海南西部旅游資源豐富,但總體分散,還未形成有效的聯動。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當年蘇東坡從被貶海南到遇赦北歸,歷經海口、澄邁、臨高、儋州、昌江等市縣,并在這些地區留下了不少佳話。韓國強提議,開發“重走東坡海南足跡”旅游產品,用東坡文化這根紅線,可以將西部多個市縣分散的景點景區串成整體,并為西部旅游注入文化內涵。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周平認為,西部旅游聯盟要打好東坡文化這張牌,可以增進西部旅游的“文化自信”。
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發展旅游要構建一個精神家園,讓游客有安放人格的地方”。東坡文化,已成為西部民眾和游客的一個“精神家園”。
對此,業界已有長遠的策劃。“海南西部旅游業,要以東坡文化為靈魂,以產業鏈為架構。”儋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陽說,“在儋州開發東坡文化旅游線路基礎上,初步規劃了連接海口、澄邁、臨高、儋州、昌江等市縣的‘東坡之路旅游線路’,將這些市縣相關景點景區形成整體,從而推動西部旅游業發揮規模經濟效應。”
“堅持以游客需求為導向,通過走聯盟、統一、整合、標準化、一體化之路,今后將著力深度開發西部旅游市場。”海南中旅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毅翔說。
除了雪茄種植基地的觀光農業,儋州引進廣物地產集團打造光村雪茄風情小鎮,計劃總投資20億元,目前已初具規模。連續5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游節的舉辦,以及在這個風情小鎮開展的多項活動,每年吸引國內外游客上萬人次,帶動周邊景區和賓館酒店等服務業同步發展。
西部其他市縣,是否能以此為借鑒,促進本土文化和歐美文化的融合發展?
海南建恒哈瓦那雪茄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瑞生介紹,早在1998年,經國家有關部委牽線搭橋,與世界雪茄之鄉古巴緯度接近的海南,就開始試種雪茄煙葉。在全省范圍內多次選點試種過程中,科技人員發現,儋州、昌江、白沙等西部地區巖漿巖形成的紅色土壤,適宜種植雪茄。
于是,除了儋州市光村鎮既有的4000余畝雪茄,白沙、昌江等地也開始規模化推廣種植,西部市縣總種植面積將突破1萬畝。兩三年內,以儋州為中心的萬畝“雪茄風情走廊”呼之欲出。
屆時,如果將萬畝“雪茄風情走廊”與“重走東坡海南足跡之旅”有機對接,西部文化旅游業的整合優勢無疑會大大增強。
合
放眼全球,中外融合
堅定文化自信,促中外文化互補互促,展現海南文化獨特風情
文化產業面臨做大做強機遇
“咔嚓”“咔嚓”——日前,隨著一陣按快門的聲音響起,一位身穿西服、戴著眼鏡的外國人用手機將蘇東坡的雕塑拍攝下來。“我要通過微信上傳照片,讓親友們分享我游東坡書院的樂趣。”這位名叫杰米的游客興奮地說。杰米透露,他來自英國,在儋州一所學校擔任英語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
網絡傳播,無遠弗屆。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成為儋州本土文化國際化的傳播者。
不過,儋州本土文化的國際化仍然在路上。
2012年以來,儋州投資6.5億元建設東坡文化旅游區一期工程,文化融合讓美麗鄉村協同發展之路更寬廣。2017年6月下旬,中國對外建設有限公司與儋州市人民政府簽約,實施“田園東坡綜合體”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整體開發儋州東坡文化旅游區域內的多種文化資源。
儋州市“田園東坡綜合體”項目,將圍繞“一水”“一帶”“兩區”實施。“一水”即北門江。“一帶”,指沿北門江兩岸一帶打造“東坡文化水鎮”。“兩區”為:東坡書院文化旅游區,包括東坡書院、儋州故城、東坡劇場和東坡詩廊等;共享農莊示范區,包括七里水廊、天堂民宿、萬畝觀光稻田、水生花卉、水果作物園等。
據了解,儋州市“田園東坡綜合體”建設期3年。該項目將通過弘揚東坡文化,整合儋州東坡文化旅游區域內的東坡書院、儋州故城、中和古鎮、天堂古村、七里古村、儋州調聲、儋州美食、農業綜合經濟等文化資源,以及江河、田洋等自然資源,開發建設集“文化產業、休閑農業、共享農莊、文創古村、水鎮水廊”等多功能、多業態于一體的“田園東坡”文化休閑度假區。
為產業發展拓寬融資渠道
海南本土特色文化的國際化,要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除了儋州引進企業深度開發東坡文化,相關市縣也在積極探索。
近日,《關于進一步加快澄邁縣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審議通過并開始實施。澄邁每年將預算不少于2000萬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貼息、補助、獎勵、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文化企業發展。
在全省層面,文化產業融資也有一定的突破。2017年1月19日,海南省屬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分行,簽訂《“文化+金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十三五”期間,浦發銀行海口分行向海南文化企業提供不低于100億元的授信額度,推動文化產業園區集聚發展,加強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等產品的開發推廣,在文化新業態開發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從而加快海南特色文化的國際化步伐。
探索國際化道路多種模式
拓寬海南特色文化的國際化道路,究竟有哪些有效模式?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李世杰認為,海南要結合自身的藍色海洋文化、綠色生態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本土民俗文化,形成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板塊。
李世杰提出,深度開發海南文化產業,可以采取多種模式:一是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共生模式,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形成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使得旅游產業的競爭轉化為高級形態文化層次的競爭;二是雙生態交互驅動模式,推動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完美結合;三是園區式發展模式,重點規劃建設文化主題公園、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等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集聚區,推動文化產業向規模化、集聚化、專業化方向轉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可以預期的是,隨著多種有效模式的實施,海南本土文化將實現差異化發展,在對接“國際范”的進程中,以“文化自信”的氣質展示各具風情的魅力。
創新發展彰顯文化自信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2016年8月,原創民族舞劇《東坡海南》作為海南省舞臺藝術類作品首次進入國家大劇院演出,頗具海南特色的東坡文化,在內地觀眾中卷起經久不息的熱潮。
與《東坡海南》在京津等地成功演出一樣,早在2006年,海南原創經典舞劇《黃道婆》就多次在北京等地演出。今年初以來,經過優化提升,該劇再度在全國巡演,重樹“紡織女神”的精神形象。
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叫好又叫座的舞劇《黃道婆》《東坡海南》和新編瓊劇《玉堂春》等,成為海南本土文化“走出去”的有益探索。
同時,海南也將國外特色文化“請進來”。諸如儋州引進雪茄、馬拉松、國際象棋等國際文化元素,并與文化旅游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要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國際旅游島的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孝京說。他在《借鑒日本韓國經驗提升海南城鄉規劃建設國際化水平》一文中介紹:日本東京的老城區在二戰中受到巨大的損毀,在重建規劃時,他們對以老城區等為中心的城市公園進行了保護與重建,將海、河、湖的綠化帶與城市公園有機銜接,在密集的城市建筑空間中,創造了一流的人居環境和景觀。韓國首爾注重生態景觀和歷史文化的傳承,如清溪川曾被填埋并架設了高架快速干道,2002年市政府進行恢復性改造,在清溪川上設立了9個景點,全面展示韓國文化和歷史。
結合海南省情,陳孝京提出,以打造5A級景區為目標,編制海南省、市縣、鎮、村四級景觀規劃。對全省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全省城鎮、鄉村人居環境要素等進行系統規劃,彰顯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建筑特色風貌。
余秋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發展旅游業至少要注意三個方面:生態環境,海南生態環境很有優勢,但還需進一步保護、提升;交通住宿,要讓旅游者進得來、住得好、出得去;特色文化,比如儋州東坡文化、系列美食文化就很有優勢。
如今,海南正在大力實施“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等系列交通工程,國際旅游島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余秋雨認為,交通條件的改善將使海南旅游業迎來新的春天;國際旅游島的“國際化”,要求具有國際視野,要有國際化的文化傳播方式。展望未來,他對海南旅游業的前景表示看好。
?
?
相關鏈接:
海南交警實施“最嚴執法” 19天拘留562人
海南法院首次采取網上三方遠程視頻開庭審案效率高
海南露博會下月登場 20多省份車企集結“一路向南”
海南公立醫院年內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費用不合理增長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