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最終要落實到推動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上,落實到保障改善民生、打造幸福三亞上,三亞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全面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全方位發展。”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表示。
新發展
引領城市邁向“世界級”
對標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時代背景下,三亞如何扛起責任擔當?
“大力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當好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排頭兵,這是省委對三亞提出的發展要求,也是三亞站在升格地級市30周年新起點上再出發的必需。”嚴朝君說。
“通過百日大研討大行動活動,找準找深找透發展存在的短板,發布了《三亞市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行動方案》,在提升國際通達性和航空保障能力、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旅游產業、加強干部國際化素質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明確部署。”嚴朝君說。
瞄準國際化,構建三亞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著力點。“三亞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2個重點產業,加快構建以大旅游為支柱、以新興科技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支撐的‘一支柱兩支撐’產業格局。”嚴朝君指出。
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發展孕育新動能。三亞堅持以“多規合一”為引領,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設為抓手,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天涯海角等傳統景區景點,加快南山“4+2”、亞特蘭蒂斯、專業化旅游商品市場、大型海鮮廣場和特色風情商業街等項目建設,培育和發展旅游新業態;同時,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圍繞“綠色有機”做文章,三亞將推動農業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建設,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建設“十鎮百村”。
嚴朝君透露,三亞還將以千億級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以互聯網信息產業和海洋科技產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新興科技產業發展。
新氣象
補短板生態民生齊發力
“中央有要求、省委有部署、三亞有責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這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是維護‘最大優勢’‘最大本錢’的發展責任,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民生責任。”嚴朝君指出。
今年9月,三亞出臺“生態文明建設100條”,為三亞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示范市指明航道。
“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使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嚴朝君說,三亞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要求,全力打造“雙修”升級版,推進“創文鞏衛”工作常態化,全面推行“河長制”“灣長制”“湖長制”“庫長制”,推進山、海、河、湖等系統修復與治理,以及491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中心城區海綿化改造和城市道路綠化彩化,推進鹿回頭濱河公園等公園建設,重拳整治違法建筑。
“三亞要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注重扶志扶智,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嚴朝君說,三亞先后出臺了金融、旅游、電商、光伏等行業扶貧實施方案,初步形成了“多措并舉、多點開花,全面促脫貧增收”的新格局。截至目前,三亞已完成2220戶9861人的脫貧退出和16個貧困村的摘帽出列,貧困戶脫貧率達到97.88%,建檔立卡貧困村退出率達100%。
今年,三亞發布《三亞市幸福民生行動計劃(2017-2021年)》,以“十大工程”切實解決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人民幸福是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三亞將系統性解決教育、醫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居民增收、農村提升等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嚴朝君說。
新作為
從嚴治黨打造過硬隊伍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部署,三亞對未來發展進行了戰略思考和前瞻部署: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到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建成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到本世紀中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國內發達城市水平,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濱海旅游城市。
如何讓目標達成、成果落地,“我們要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層層壓實‘兩個責任’,通過抓好黨建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嚴朝君強調,特別是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發展,需要新作為、新作風。嚴朝君關注作風建設與反腐工作:“要大力弘揚特區精神,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實干之風,大力倡導‘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形成拼搏向上、奮發作為的合力;同時,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抓早抓小、嚴懲腐敗,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
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選好用好管好干部,三亞還創新提出建設人才“海綿城市”。“三亞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構建多元人才工作平臺,實施‘產業人才開發’‘瓊籍人才回流’‘本土人才培養’以及休閑度假‘候鳥’人才工程等。”嚴朝君說,三亞著力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將在5年內建設1萬套人才房,在住房安居、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支持,努力形成具有三亞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