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部門聯合發文促進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
支持高校將傳統工藝納入人文素質課程
鼓勵中小學組織開設手工藝課
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我省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日前,省文體廳、省工信廳、省財政廳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我省傳統工藝涵蓋衣食住行、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及醫藥、服飾等40余項,振興傳統工藝,有助于傳承與發展我省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進就業,實現精準扶貧。根據《意見》,到2020年,我省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再創造能力、行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從業者收入以及對城鄉就業的帶動作用得到明顯提升。
首批確立傳統工藝振興項目,文昌雞養殖與烹調技藝、海南粉陵水酸粉烹制技藝在列
《意見》提出,要建立海南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我省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遴選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生產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于帶動就業的傳統工藝類、美術類、醫藥類項目,實施動態管理,適時評估更新,對列入振興目錄的項目,予以重點支持。首批確立海南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15個,具體如下:
一級目錄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國內有一定基礎和市場,需品牌推廣及精品打造):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海鹽曬制技藝、海南椰雕、木雕(花瑰藝術)、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二級目錄1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省內有一定的市場,但影響力較小,需加大力度扶持):龍塘雕刻藝術、海南貝雕、黎族藤竹編織技藝、傳統土法制糖技藝、東坡笠制作技藝、后安刀鍛造技藝、椰胡制作技藝、海南苗族傳統刺繡蠟染技藝、黎族“biang(音)酒”釀造技藝、黎族醫藥(骨傷療法、蛇傷療法)、沉香造香技藝、臨高廣船造船技藝、黎族傳統剪紙藝術。
品牌培育3項(知名度較高,在全國有影響力和市場份額,但品牌包裝及行業標準需要提升提高):文昌雞養殖與烹調技藝、海南粉烹制技藝(海口海南粉烹制技藝、陵水酸粉烹制技藝)、瓊式月餅制作技藝。
擴大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培養工匠隊伍
《意見》指出,要擴大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完善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評審、考核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中青年人申報,并進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隊伍,調動年輕一代從事傳統工藝的積極性,培養工匠隊伍。各市縣政府要通過多種方式,為收徒授藝等傳統工藝傳習活動提供支持,引導返鄉下鄉、高校畢業生等人員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長,投身傳統工藝、文化創意等產業。到2020年,涉及傳統工藝類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個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達3人以上、市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達5人以上。2018年至2020年相關項目市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每年增加不少于10人,傳承人群增加1000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增加30人。
《意見》強調,要加強傳統工藝相關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支持海南師范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具備條件的高校開設傳統工藝的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傳統工藝專業技術人才和理論研究人才。支持省技師學院和省民族技工學校等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加強傳統工藝專業建設,培養具有較好文化藝術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創造條件建設黎錦、椰雕、木雕大師工作室,鼓勵代表性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教學和開展研究。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幫助傳統工藝傳承人群提升學歷水平。
《意見》鼓勵傳統工藝從業者為自己的作品或產品署名或注冊商標,培育海南特色的傳統工藝品牌;支持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師范大學、海南技工學院、省民族技工學校等省內高校將傳統工藝納入高校人文素質課程;鼓勵在中小學校組織開展手工藝課程。同時,我省還將開展黎、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申報工作,評定1-3個遺產豐富、項目集中、特色鮮明、保存較好的黎、苗族市縣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爭取2020年前申報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
?
相關鏈接:
加強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答記者問
2017海口市民辦中小學和幼兒園年檢結果公布 1所幼兒園被撤銷
文昌今年開工建設27個游泳池 全市中小學開游泳課
三亞各中小學2018年起每個學校至少聘請一名外教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