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問題仍存
藥企致力“量身定制”兒童藥
兒童用藥安全問題因直接關系兒童健康成長一直備受關注。近日,在海南召開的“第八屆中國婦幼保健發展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科醫師、藥師和兒藥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兒童用藥安全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兒童用藥面臨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
近年來,我國兒童用藥審評審批制度不斷完善,兒童用藥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兒科用藥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我國兒童用藥建設起步晚,基礎薄弱,兒童藥物仍面臨品種少、劑量少、規格少和臨床研究數據不足等問題?!皟和扑幮袠I應樹立量身定制兒童用藥的理念,以兒童的視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專業的研發、生產、監管和使用,切實保障兒童用藥安全。”中國制藥企業管理協會兒童用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達因藥業集團總裁楊杰在會上說。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藥學部主任何艷玲在會上指出,在我國3500多種藥物制劑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僅60種,4000多家藥廠中,可以生產兒童藥的只有大約100家?!拔覈鴥和幤凡涣挤磻l生率也很高。CFDA數據顯示,成人不良反應發生率是6.9%,兒童是12.9%,新生兒則達到24.2%?!焙纹G玲說。
楊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年齡段兒童的身高、體重、體表面積、組織器官、內臟功能等差別很大,其對于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也與成人不同,不良反應發生率比成人用藥高。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應設計不同的規格、劑型和口感。尤其對于嬰幼兒,在開展研發的過程中,還應關注輔料的安全性。
在楊杰看來,兒童藥的各項指標比成人藥要求更嚴謹、劑型要求更高。在量身定制兒童藥物之前,必須要弄清楚不同年齡段兒童用藥的規格、劑型、安全性、依從性等臨床研究數據。楊杰指出,只有“量身”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夠更好地“定制”。
不過也有專家坦言,在現實中,兒童藥臨床試驗的開展困難重重。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主任張海表示,兒童藥物臨床試驗專業數量分布不均,遠不能滿足患病兒童的需求;而對制藥企業而言,為兒科疾病進行兒童藥物臨床試驗,并在說明書上增加兒童用藥資料的做法,產生的經濟效益極低,絕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去做。
兒童用藥法規和技術支撐體系逐漸完善
近兩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措施推動兒童用藥安全?!蛾P于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從鼓勵研發創制、加快申報審評等環節,對保障兒童用藥提出了具體要求;《兒科人群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進一步規范和指導我國兒科人群藥物臨床試驗;今年公布的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中,更是新增兒童用藥品種91個,明確適用于兒童的藥品或劑型達到540個。
不僅如此,業內人士還表示,利好政策疊加之下,將進一步刺激兒童藥市場發展,兒童藥市場將是一片藍海。有研究報告稱,隨著2016年1月1日起“二孩”政策的實施,每年將帶來100萬至200萬新增新生兒,近年來新生兒數量將持續增長,權威機構預測,2018年新生兒數量有望超2000萬,這個數字將直接刺激兒童藥市場需求的大幅攀升。
數據顯示,我國大陸0-14歲少年兒童約占總人口的16.6%,同時,我國患病兒童占總患病人數的20%左右。而我國17萬多條注冊藥品中,明確標注“兒童”或“小兒”用藥信息的僅有2650條,占整個注冊藥品的1.55%。對此,與會專家呼吁,當務之急需要盡快啟動我國兒童用藥立法工作,完善我國兒童用藥技術支撐體系。
楊杰表示,當前藥品監管部門應組織對國外兒童藥品監管法規進行學習和引進,牽頭組織國內行業協會、兒童藥企及專家通過對國外兒童用藥法規進行全面分析,并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修訂和完善,形成我國兒童用藥監管法規體系。
藥企應致力“量身定制”研發兒童藥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兒童專用藥的重視和投入,為兒童藥申報審評及研發等方面提供支持。
據楊杰介紹,這幾年,達因藥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廣泛的合作。“針對兒童用藥的特點,我們開發了系列核心技術,搭建了兒童藥物制劑關鍵技術平臺,劑型涵蓋了口服液體制劑、顆粒劑、干混懸劑、口腔崩解片、透皮貼劑、膜劑、肺部吸入劑、外用軟膏等兒童適宜劑型。今后我們會針對兒童常見病及多發病加大研發力度,同時涵蓋兒童罕見病治療藥物,并在兒童適宜劑型、規格研發和口服制劑口感改善上加大研發力度。”楊杰說。
據了解,達因藥業目前用于兒童專用藥物的研發投入不低于每年銷售收入的5%,2016年這一數額接近7000萬,今年有望突破1億元。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對于部分藥企來說,兒童藥研發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為此專家建議,應進一步提高藥企研發生產積極性,鼓勵藥物研發機構和藥品生產企業研發部門開展兒童藥研發,從而更好地解決兒童藥短缺問題。
?
?
相關鏈接:
無執業藥師辦公 海南3家藥企總部GSP認證證書被撤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