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阿比讓12月1日電 國際觀察:歐非峰會難解平等發展兩大癥結
新華社記者 王松宇 陳晨 姚遠
為期兩天的第五屆歐盟—非盟峰會11月30日在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落下帷幕。會議通過了關于歐盟和非盟伙伴關系、利比亞移民狀況的兩個宣言,在青年發展、管控非法移民、加強地區安全等領域取得一些共識。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峰會成果比較有限。對于未來合作,歐盟與非盟關注點存在重大差異。問題癥結在于,歐盟的對非政策并沒有把非洲的發展訴求放在首位。
“錯失機會”
此次峰會確定了歐非未來三年關系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發展教育、科技,進行人才培養;移民和人口流動;為非洲可持續性結構轉型進行投資動員等。
峰會通過了關于利比亞移民狀況的共同宣言,歐盟和非盟成員國領導人呼吁改善利比亞境內移民和難民狀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向他們提供適當援助,并幫助他們返回原籍國。
本屆峰會以“為可持續未來投資青年”為主題,意在強調青年發展對于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按照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的說法,峰會首次將青年定為會議中心主題并不是在喊口號,而是對青年問題予以充分重視。但從閉幕當天的成果性文件看,并沒有出現有關青年發展的實質性措施。
關注非洲青年問題的一家非政府組織聲明指出,與會領導人都在強調青年的重要性,但最終卻沒有出臺關于青年議題的具體聲明令人遺憾。“在非洲大陸人口將在2050年翻番的背景下,我們錯失了一次出臺真正共同戰略的機會。”
難言“平等”
在峰會前夕和開幕式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不同場合強調,歐洲不會試圖“管教”非洲國家,歐非是“平等伙伴關系”。但事實上,雙方始終無法處于平等地位。
據非盟統計,2017年非盟機構預算中,外援資金比例高達74%,大部分來自歐盟。這種特殊的財政依附,也決定了歐非目前不可能真正平等地坐在談判桌前。
比利時媒體《自由比利時報》非洲問題專家克羅一針見血地指出,將歐非關系標榜為“平等”還為時過早;學界早有共識:歐洲對非的選擇性援助是有附帶條件的,往往對受援非洲國家的內政提出種種要求。
歐盟2005年提出將實現“平等的政治伙伴關系”作為歐盟非洲政策的首要目標。此后,歐盟不斷對外宣揚這一概念,但事實卻是,在2010年利比亞召開第三屆歐非峰會的次年,卡扎菲政權就在北約軍事介入后被推翻。
中國的外交學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旦指出,由于歷史上的殖民背景,非洲在面對歐洲的時候,“平等”一詞顯得異常沉重。某種意義上,正是為了擺脫雙邊關系上的歷史包袱,歐洲國家試圖通過歐盟這一超國家機制來構建歐非關系新框架。但從實際情況看,歐洲遲遲走不出“前宗主國”的怪圈,對于非洲內政,歐洲國家有著“抑制不住的干涉沖動”。
癥結難解
前歐洲理事會研究員、倫敦大學中非關系研究學者李杭蔚表示,當前歐非在移民問題上存在不可調和的分歧,這也是本屆歐非峰會上最受關注的問題。
李杭蔚指出,目前歐盟國家周邊環境不穩定,難民和移民大量涌入導致部分歐洲國家排外主義、民粹主義升溫,歐盟迫切希望相關非洲國家管控好移民問題。然而很少有非洲國家能夠遏制移民潮,而一些非洲國家還在尋求合法輸出移民的方法。
在其他領域,雙方的關注優先度也存在相當的差異。
李旦認為,在發展歐非合作的過程中,非洲方面更關注發展、援助、貿易、能源、就業等議題,而歐洲方面更多強調安全、民主、人權、移民等。
科特迪瓦博瓦尼大學歷史系教授班巴·阿卜杜拉耶認為,政治上,歐洲習慣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觀察和衡量非洲,當非洲國家在人權、良政等方面不能達到所謂“歐洲標準”時,便傾向于使用制裁甚至軍事手段進行干涉;經濟上,歐洲常常把西方經濟運作模式強加給非洲國家。
他指出,問題的癥結在于,歐盟的對非政策并沒有把非洲的發展訴求放在首位,當前歐盟對非政策的首要目標是重塑對非影響力,尋回失落的優勢地位。
?
?
相關鏈接:
外交部:中國始終心系中東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