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2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 鄧衛華 邵魯文
可以抽水的馬桶、貼上瓷磚的廁所、干凈整潔的環境……這是記者近日在山東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白兔丘北村村民家中看到的場景。今年冬天,淄博許多村落和白兔丘北村一樣,村民不用再為廁所衛生問題而揪心。
“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墻圍四邊”,這曾是農村旱廁常見的情形,也讓不少村民深有體會。“過去冬天上廁所,不說別的,光天氣就受不了,廁所四周呼呼的漏風,經常是能不去就不去。”白兔丘北村村民李建民告訴記者,過去很多年,廁所夏天蚊蟲多、空氣差,冬天天氣冷,腿凍得發麻,但今年旱廁改造后,自己再也不用為這些事發愁了。
記者在白兔丘北村幾戶村民家中看到,廁所環境改造煥然一新,新廁所不僅做到了密封,室內環境也干凈明亮,四周全部貼上了瓷磚,以往的土廁換成了抽水馬桶,旁邊還安裝了洗手池。在廁所的墻上還貼上了“無害化廁所使用方法”的說明書,包括如何使用、如何清潔、如何疏通、維修清廁服務電話等。
白兔丘北村黨支部書記曹東山告訴記者,如今,除了少數長期在外工作家中無人的,村里230戶的廁所基本都改造完畢。“最開始改的時候,有些村民還是有抵觸,有的覺得使用不習慣,有的覺得沒必要,但從第一戶開始改造使用后,大家都看出干凈衛生了,村里很快就完成了改造。”
李建民說,旱廁改造省市區鎮每級政府都有300元左右的補貼,算下來能有千元左右,基本不用村民再花錢,只需在改造時跟著出把力,挖挖坑、填填土,清潔一下環境。
白兔丘北村所在的敬仲鎮黨委書記徐其錄告訴記者,鎮上大多數村的旱廁改造,使用的是“雙甕漏斗式廁所”,主要由漏斗形蹲便器、兩個甕式儲糞池、連通管組成,“雙甕”一前一后埋入地下。“這種廁所占地面積小,也方便衛生,不會有滲漏和污染,甕儲滿后掀開密封蓋,抽出來的發酵糞便還可做肥料。”
在臨淄區皇城鎮小鐵佛村,同樣的旱廁改造也已完成。小鐵佛村黨支部書記吳文波說,村子是鎮上遠近聞名的博士村,從小鐵佛村先后走出了8個博士。村里走出去了文化人,可回家的次數眼看越來越少。后來才知道,一個重要原因竟然是因為村里的旱廁。“很多人在城里結了婚,生了孩子,習慣了城市的生活環境,再回來后最不習慣的就是農村的廁所。現在旱廁改造完成后,我們的廁所和城里比也不差,城里的孩子愿意回來了。”
白兔丘北村、小鐵佛村的旱廁改造是淄博市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淄博市于2014年底啟動農村旱廁改造工程,截至上半年,淄博2478個應改村的37.3萬農戶已完成旱廁改造,上千年來因陋就簡的旱廁正在消失之中,農村生活環境和幸福指數得到了有效提升。
?
?
相關鏈接:
建廁所 改觀念——“清潔印度”進行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