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治水專家獻策海口城鎮水務發展:
新老社區因地制宜 逐步布局海綿設施
▲管材生產商把各種管材組裝成“鋼管人”吸引觀者目光。
圍繞“治理水污染、修復水生態、優化水系統、保障水安全”的主題,12月1日下午,第十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海口分論壇在海口召開,省內相關職能部門與國內行業專家、相關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就海口水務發展切磋交流。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文斌出席。
雨水豐富的海口,在排水防澇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可是依然存在缺陷。會上,與會專家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雨污分流項目建設、濕地公園建設和保護、有效地進行排水管網摸排及修復等課題深入探討和交流,專家們結合海口市水務工作實際情況提出寶貴建議和更高的要求,對下一步開展工作和促進海口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會上,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運營總監冷宏俊帶來主題為“二次供水面對的機遇暨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演講與大家分析。
“二次供水管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課題,涉及政策、立法、資金等多方面”,冷宏俊說,“我們可喜地看到,對于二次供水的管理,海口市從政府到水務企業,都已經有想管理好的強烈意識。”
冷宏俊說,二次供水在整個供水環節中雖是比較小的一部分,但和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二次供水由政府主導,但具體操作的是供水企業。“供水企業首先需要有主動管理的意識,意識上到位工作上才能做扎實,” 冷宏俊建議說,“應該出臺一些相應的規范,比如驗收規范、改造規范等,然后按照規范,建立有序的規范化管理,對海口整個二次供水市場規范化和保障供水安全起到推動作用。”
?與會嘉賓在排水防澇與管網規劃建設分論壇上演講。
?參會人員通過VR體驗智慧水廠的先進運行方式。
推進城市更新 要先把準脈絡
“海口海綿城市建設核心是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介紹,通過美舍河治理海口成立了治水辦,改“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全面推進水體治理工作,是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包括河長制等體制推行的探索和創新,治水辦的工作涉及監督、統籌、協調三個層面,發揮了平臺整合的作用,避免各部門獨立單干、蠻干帶來的影響,”王晨說,“海口專門組成的摸排組、截污納管組等,整體上將多個部門整合,排查2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管線,才能針對每一個排污口、每一個問題點制定詳細的方案。”
談及海口城市更新,老舊社區如何推進海綿化改造等問題,王晨建議,對于老舊社區改造要遵循民意,統籌建設。“要改造先把準脈,根據場地條件進行海綿設施布局,如建設植草溝、綠色屋頂、調蓄設施、可滲透路面、滲管、滲渠等基礎設施;針對新建社區,海綿化改造更有優勢,可以更新的空間較大,應制定統籌規劃,在科學設計理念指導下,逐步布局海綿設施。”
關注鄉村濕地發展 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教授、科研副院長張明祥說,海口自古就有“水城” 之稱;《海口賦》中寫道,“其地則一城帶水,三面環渤,北挹神州,南鎮廣陌”、“近郊饒沃,品物贍博,七水渥野,一江護郭,疏瀹溝洫,渟滀湖泊,環帶村邑,襟接阡陌”。
張明祥歸納分析說,2017年3月,海口出臺《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組織實施方案》《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同時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建立濕地保護專門機構,健全法律法規,科學規劃、嚴格控制海口濕地保護的總體布局,建立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完善濕地保護格局,開展退化濕地的恢復與重建,提升濕地生態功能等方面都下了大力氣。
?工作人員現場為外國友人提供同聲翻譯服務。
?在海口展示區,“12345+河長制”監控平臺亮相引發關注。
張明祥認為,海口濕地公園建設和保護的總目標,是創建獨具特色的國際濕地城市,“這是創建海口人民幸福家園的民生工程,是構筑海口綠色基礎設施的百年大計,是維護美麗海口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屏障,是永葆國際旅游城市活力的基礎條件。”
張明祥告訴記者,海口擁有綠水青山,生態基底很好,有全國連片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紅樹林濕地,有全國唯一的熱帶火山熔巖濕地,羊山濕地涵括了淡水泉、河流、洪泛區、沼澤、湖泊、池塘、水庫等濕地類型,堪稱“濕地博物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尤其在去年開始,政府對海口濕地保護尤為重視,出臺政策文件,被轉發全國。目前,海口正在積極申報國際濕地城市,整個修復保護的成效非常顯著,” 張明祥建議,“下一步,海口除了城市濕地公園建設,更需要關注鄉村濕地發展,來達到農民的增產增收,生態環境改善,最終達到振興鄉村的戰略。”
規范管理二次供水 保障供水安全
記者周雪君/文 黃一冰/圖
(海口網12月2日訊)
?
?
相關鏈接:
四個關鍵詞 智慧引領新時代海口治水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