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2月3日電(記者儲國強 李浩)每天早晨,伴隨著晨曦和早高峰,王浩公的聲音準時出現在西安大街小巷的廣播中。廣播已成為西安律師王浩公十年如一日普法的“必修課”。
廣播電臺只是王浩公公益普法的途徑之一。十年間,從報紙、電視、電臺到網絡新媒體,從校園、社區、機關到田間地頭,都有王浩公公益普法的身影。
近千場的公益普法教育,使他成為西安名副其實的“普法狂人”。王浩公說:“十九大指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我的目標就是把依法治國傳播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在王浩公剛走上律師崗位時,就顯露出“俠肝義膽”,常常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其中包括農民工人身損害案、高壓電擊傷致殘案、電動車電池爆炸燒傷侵權案等等。
“公益普法,就是讓更多的人在遇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并非全然無助,用嚴肅的法律溫暖整個人間。”王浩公深信,公益普法就是自己人生中那個想做的、該做的、能做的、有意義的事。
2014年8月,王浩公自費組建“絲綢之路法治文化公益行”團隊,從西安出發到寧夏、甘肅、新疆等絲路沿線普法,送書籍,做講座,解疑問,歷時近兩個月。
“我就是一只公益普法的小蝸牛。”其實,王浩公在公益普法之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風順。
2010年4月,西安某火鍋店因濫用“地溝油”被媒體曝光,但由于當時國家尚未出臺相應法律細則,群眾不僅維權困難,大多數人連維權意識都沒有。王浩公自掏腰包將這家火鍋店告上法庭。“我做公益訴訟既能給不良商家敲響警鐘,也是給普通大眾普法,讓大家知道遇事要先想到‘法’。”
王浩公的公益普法還用起了受眾更廣泛的媒體渠道。從陜西新聞廣播的《說法時間》,到如今陜西交通廣播的《金牌大律師》、陜西都市快報廣播的《快報有說法》,都成為王浩公公益普法的重要平臺。在西安,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王浩公從法律角度解讀時下熱點新聞事件。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又給王浩公普法帶來了新機遇。他開設了“浩公講法”微信公眾號,幾乎每天都從法律角度解讀時下熱點事件。除了微信公眾號,他還在網上做起了普法直播,平均每次一個多小時,現場為網友答疑解難,今年以來已經直播了112場。最近,他又“玩”起了H5,用H5推送普法案例。
得益于網絡,王浩公從自己眼中的“普法蝸牛”,成為網民心目中的普法“網紅律師”。
在公益普法的過程中,王浩公也總結出一套“以案普法”的方式。對非專業人士而言,浩如煙海的法律條文繁瑣枯燥乏味,“空對空”普法只會拉大群眾與法律的距離,讓群眾與法律漸行漸遠。所以王浩公的普法都是基于大量看似“雞毛蒜皮”的案例,“這樣的普法更易于被群眾所接受。”
隨著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王浩公的公益普法行為。王浩公說:“公益普法永遠在路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法律意識深入人心,讓老百姓都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
相關鏈接:
陜西榆林公布80名老賴名單 80后女子欠債1.7億上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