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麥納麥12月3日電? 綜述:中企視巴林為撬動中東市場的支點
新華社記者王小旎 王波
位于波斯灣西南部的巴林自古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近年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落實,巴林憑借地理位置優越、營商環境便利、金融行業發達、文化包容開放等優勢,吸引了更多中國企業來此發展。
巴林的中國政商界人士普遍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進駐巴林的中企數量逐漸增多,加上巴林地處眾多阿拉伯國家“一小時經濟圈”內,不少中國企業將巴林視為撬動中東市場的支點。
中國駐巴林大使戚振宏近日對記者表示,巴林的“2030經濟發展愿景”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發展理念、領域及模式上有許多契合之處。“中國有許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能需要‘走出去’,而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巴林正需要吸收這些產能以實現現代化,雙方在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方面有很大空間。”他說。
近年來,巴林斥巨資發展多元化經濟。目前,金融、物流、制造業、信息通訊技術及旅游已成為巴林5大經濟支柱產業。與此同時,巴林也瞄準了“一帶一路”商機,大力吸引中國投資者,以期將巴林打造成為中國與中東地區經貿合作的橋梁。
談及在巴林營商的優勢,戚振宏表示,作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的成員,巴林緊鄰沙特阿拉伯及阿聯酋等地,區位優勢突出,具備輻射效應,加上營商成本較周邊國家低、社會氛圍更為開放及交通便利等因素,中企可通過巴林迅速進入海合會市場。
據悉,目前進駐巴林的大型中企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中國通信服務公司、中國港灣工程公司、華為集團及金鑼水務公司等,業務涉及傳統制造業、污水處理、建筑、科技及零售等多個領域。
中國科技企業華為2004年落戶巴林,并于2009年將巴林設為中東區域總部,目前當地員工數量逾600人。華為巴林辦事處公關總監柴鑫告訴記者,巴林的運營成本較迪拜低三成左右,相對區內其他國家來說,政策更為寬松。此外,巴林社會氛圍包容,中國員工也較易融入當地文化。
“大部分中國企業將巴林視為撬動中東市場的窗口,”柴鑫說,“科技是當地支柱產業之一,從事電子商務、云及游戲等領域的企業獲得較多政策支持,機遇較大。”
目前,中國中小企業已在巴林開拓出一片天地。2015年開業的巴林龍城匯聚了逾450家中國小型民營企業,是當地中國商品的大型銷售中心。據悉,龍城開業兩年來,頗受巴林市民歡迎,店鋪出租率近百分之百,電子產品、燈具、服裝及玩具等尤為熱銷。據龍城負責人說,粗略統計,2016年約有5000個標準集裝箱的貨物通過龍城進口到巴林,貨值近兩億美元,預計今年該數字將進一步攀升。
?
相關鏈接:
韓媒稱全球玩具七成中國造:世界著名品牌委托中企生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