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平遙12月4日電 題:20年,活著的平遙古城
中新網記者宋立超 胡健
12月4日,山西平遙古城。48歲的安啟文正在自家小飯館的后廚忙碌。一陣爆炒的聲音過后,一盤當地特色小吃“炒碗禿”便擺上了餐桌。擦擦手再點上顆煙,安啟文望著窗外寬闊而古樸的古城街道,“這20年,變化太大了。”
安啟文是土生土長的平遙人,從小在古城中長大。在他的記憶里,這片龐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就像一個“巨型四合院”。盡管古城墻、古店鋪、古寺廟、古民居隨處可見,但2.2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生活著4.5萬居民,人口密度相當于北京的16倍。
“那時候的古城遠沒有現在這么井井有條,居民收入低,游客也屈指可數。”安啟文說,他賣過襪子,工地上當過苦力,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此間,平遙古城申遺成功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正在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舉行。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世界遺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方面的專家學者、世界文化遺產地代表等數百人齊聚平遙古城,中外專家聚焦世界文保“樣本”。
平遙縣是晉商重要發祥地之一,但在一段時期內,輝煌也只能在歷史中供人仰望。在人多地薄資源少缺乏產業支撐的情況下,多數平遙人的狀況大抵和安啟文一樣。
轉機發生在1997年。就在那年的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平遙古城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一時間,這座內陸小城因“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頭引起世界關注。也是從那時起,當地的文化旅游產業異軍突起。
面對日益增多的游客,安啟文決定販賣當地特色小吃賺錢養家。從最初的露天擺攤到現在的小飯館,這個曾四處打零工的古城原住民再也沒有換過工作。20年過去,安啟文已然成為一個年收入七八萬元人民幣的“小老板”。
數據顯示,2016年平遙縣接待游客超過10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121億余元人民幣。在持續火爆的文化旅游產業帶動下,當地居民有了積極性,也鼓了錢袋子。據介紹,目前平遙參與旅游產業的人數已超過10萬人,平均每5個平遙人中就有1個旅游從業者。
在20年的發展歷程中,平遙古城并沒有僅僅依靠其2800年的厚重歷史,而是逐步打造文化品牌和國際影響力。如今,連續舉辦17屆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已在海內外極具影響力,而于2017年首次舉辦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吸引了18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部作品集中亮相。
“文化性是文化遺產生存與發展的靈魂。我們不僅要注重挖掘弘揚傳統文化,還要打造提升文化品牌,培育壯大文化產業,使平遙古城成為山西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平遙縣委副書記、縣長石勇如是說。
同時,平遙縣官方意識到“豐富完整的歷史遺存是平遙古城揚名于世的最大根基”,相關保護工作也一直有序開展。據介紹,20年間,官方相繼出臺多項措施,涉及古城整體保護、古民居修繕、基礎設施改造等多個方面。期間,100余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及部分居民遷出古城,使城內居民下降到2萬人左右,緩解了保護壓力。
“平遙古城在高端文物保護的定義和管理標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并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國文物保護管理方面的典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副主任西蒙尼·里卡如此評價平遙古城所做的工作。
“20年來,平遙古城完成了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城向世界知名旅游勝地的華麗轉身,既保護了世界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又保證了活力和文化傳承,還兼顧了旅游開發和民生改善。平遙古城沒有因機械性單純保護而淪為僵化的歷史遺跡,也沒有因過度開發毀壞歷史風貌而成為變味的古城。”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說,“平遙古城健康地活著,富有生機地活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活著的古城’。”(完)
?
相關鏈接:
陜西漢中三堰成功申遺 灌溉工程已沿用兩千余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