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5日消息(記者羅津)4日開始,為期3天的濕地保護體系國際研討會在海口召開,國內外濕地專家和管理者分享濕地保護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共商新時代濕地保護的新方略。會上,海口濕地和生態保護做法和成果更是受到與會者的稱贊。
一直以來,海口始終堅持把優良的生態環境作為最大優勢和最核心競爭力,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今年,我市更是將濕地保護與修復作為創建人民幸福家園的民生工程,構筑綠水青山的百年大計。
海口是島嶼生態,濕地是全市至關重要的生態屏障,直接關系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目前,有濕地面積43.6萬畝、濕地率達12.71%,有全國連片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紅樹林濕地和全國唯一的熱帶火山熔巖濕地,多個瀕危動植物種在這里與濕地共棲、與城市共生。其中,紅樹林濕地富有特色,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生長棲息之地,是鳥類越冬、繁殖、遷徙和停留的重要區域。
為保護現有的濕地資源,市委、市政府在去年12月委托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中心和天澤(濕地)保護技術研究院編制《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全面加強海口市濕地資源保護與恢復,實現海口市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改善全市人居環境質量,重現海口“水城”風貌,打造“國際濕地城市”。6月11日,該《規劃》通過評審。
同時,《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明確到2020年全市濕地保護率提高50%以上。當前,五源河、美舍河、三江、白水塘-響水河4個國家濕地公園,三十六曲溪、鐵爐水庫、潭豐洋3個省級濕地公園正在加速建設;近些年來,我市把濕地保護重心瞄準東寨港和羊山濕地,編制《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與資源保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并通過立法保護、周邊環境整治等措施,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從5萬畝增加至12萬畝,紅樹林面積增加4500畝,紅樹植物增加到19科36種,占全國的97%。
對于濱海濕地的保護,我市正重點加強自然沙質岸線、河口濕地、海口灣、秀英港等海灣港口的生態修復。西海岸海灣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采取“行政團隊+專家團隊”的模式抓緊前期研究,科學修復受損岸線和海灘;對于東海岸,也正開展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逐步實施退塘還濕,加強對天然沙灘、防護林、漁業設施的保護,提升沿線的生態景觀。
此外,我市正規劃建設海口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據了解,該海洋公園主要以保護區域內的自然沙灘、自然岸線、沿岸防護林、歷史文化遺跡、濱海自然景觀等。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級海洋公園,打造成一流熱帶濱海度假天堂、海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示范基地、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不僅是保護現有的濕地資源,我市還以經營城市理念開展生態修復,以治理美舍河為抓手,打造“雙創”升級版。把原本“臟亂差”之地點土成金,建成美舍河濕地公園,實現資源再造,讓人民最大化受益。
主動作為終有回報,9月22日,海口市獲得了我國政府向《濕地公約》秘書處提交認證國際濕地城市遴選提名資格;全市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消失了11年的黃嘴白鷺也重新回到東寨港。
?
相關鏈接:
濕地保護體系國際研討會開幕 專家考察鳳翔公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