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與自然融合的典范
外國專家盛贊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
▲美國生態學會資深生態學家Kevin參觀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
海口網12月5日消息(記者陳延鵬 攝影報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這里有了最好的例證。”4日下午,國內外生態、濕地專家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參觀考察時連連稱贊,公園的生態功能、水治理原理和本地樹、本地草、本地花的大量種植,獲得專家們的一致肯定。
當日下午3點10分,參觀考察隊伍來到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優美的自然環境令專家們怡然自得。來到“市民果園”區域時,“濕地合約”原秘書長Peter·Bridge water不禁發出驚嘆,并馬上拿出手機近距離拍攝,“我要把這里的發現記錄下來!”
在Peter·Bridge water的帶動下,眾人把一棵碩果累累的蓮霧樹圍得水泄不通。講解員告訴大家,“市民果園”面積約5公頃,種有蓮霧、木瓜、咖啡等多種海南本地的熱帶特色果樹。Peter·Bridge water認為,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選擇本地樹種的做法非常符合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尤其是本地水果樹木的種植,既能讓市民在平常品嘗到新鮮水果,又可以讓大家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讓人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國內外專家們對所到之處贊不絕口,不時駐足拍照或彎身近距離觀察花木。當來到梯田濕地區域時,大家的腳步明顯放慢,長勢茂盛且具有凈化水體功能的植被以及梯田過濾模式,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興趣。
美國生態學會資深生態學家Kevin·Erwin CSE拉過一株梯田內的蒲葦觀察了許久,他指著棕紅色的蒲棒說,老家佛羅里達也種植這種植物,他們那里叫貓尾草。“我已經來中國30年了,看到貓尾草讓我想起了家鄉。”Kevin·Erwin CSE表示,這種草是非常好的凈化水體的植物,其吸收污水中氮、磷等元素的能力,是其它植物遠遠所不能及的。
稱贊的同時,Kevin·Erwin CSE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凈化水體是一項艱難的工程,所采用的系統方法要注重性價比,節約人力和財力。但這些植物要進行定期的收割和修剪,否則其所吸取的營養物質會再次返回水體,造成水體的富集營養化。”
?
相關鏈接:
“綠水青山·最美海口”美舍河生態攝影展呈現海口新變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