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玄同
古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今朝,高鐵橫穿秦嶺,連接關中蜀地,當日往返成為可能。
據新華社報道,歷經5年多建設、先后8萬多人參與施工的西成高鐵將于12月6日通車。這條全長643公里的客運專線,將廣袤富饒的成渝地區接入全國高鐵網,千年蜀道步入高鐵新時代。
這不僅意味著兩地距離瞬間縮至4小時以內,更意味著西北與西南之間的緊密聯系,產業的融合發展、城市集群的密集的形成和生長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力都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條高速鐵路所能帶來的紅利遠不止加速人流、物流的交換和流通,其更深層次的影響在于促成川陜兩地形成3小時經濟圈。川陜兩地不僅涵蓋有兩處自貿區,還擁有“在關天經濟區中處于核心地位”的西咸新區和“中國西部地區核心增長極”的天府新區。而一條穿越西北、西南的經濟長廊,可以促進“關天”與“成渝”兩個城市群攜手,讓這個經濟圈覆蓋面更廣。
有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在3年前曾提出“西三角”概念,即以重慶、西安、成都三座西部中心城市為支撐點,將形成連接大西部南北板塊的經濟合作區域。而今,西成高鐵開通在即,經歷“懷胎十月”的“西三角”構想終于可以向現實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一直以來,兩地囿于交通限制,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發展。雖有航空、鐵路、高速公路,但其所耗費的時間與經濟成本為兩地帶來了“隱形隔閡”。
一個城市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安居”和“樂業”,而這兩者的實現依靠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底盤和豐富多元的產業。觀照以往高鐵開通的輻射效應,第一受益的將是西成高鐵沿線大小城市的旅游業。游客增長,旅游升溫的趨勢,從西成高鐵的受關注度可見一斑。
橫穿秦嶺巴山,是餐飲、購物、文化、商貿的升溫騰飛。秦漢人可享受“錦城之樂”,癡醉于國際購物天堂,巴蜀人也可抵達千年古城,漫步西安鐘樓,感受古都魅麗。西成高鐵拉動的,將不僅是兩座城市的居民消費熱情,還有“川陜經濟帶”數以億計的消費紅利。
不言而喻,西成高鐵的開通,將是對大關中城市群與成渝城市群的一次整合,也將是“西三角”板塊形成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一邊是科研力量與研發能力強,卻受制于產業基礎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的西安,一邊是消費型城市成都和制造業基地重慶,只有互補互惠,才能做大做強。
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而來。面對西成高鐵拉來的“蛋糕”,只有具備戰略眼光的企業才能搶占這一機遇,同樣對于沿線城市來說,唯有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在未來的人才拉鋸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