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文化根基 厚培文明鄉風
——秀英區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經驗
美社村聲名遠播吸引八方來客。
秀英區地處海口西部,有萬年火山地貌的羊山地區,也有黃金海岸線西海岸,村落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秀英區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為指引,將文明生態村創建作為實施鄉村振興和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重要載體,推動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邁入新臺階、開創新局面。
美富村建成全省首個生態化、花園化的村級全自動污水處理站。
2016年以來,秀英區整合各類資金17585萬元,精雕細琢一批文明生態村的精品工程。截止目前,全區已創建文明生態村309個,創建率達94.2%,其中美孝村、馮塘村日前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施茶村獲評為“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春藏村、福寨村等4個村被評為“省級文明生態示范村“,美社村獲2014年海南省十大“最美鄉村”等。
美富村建起中國村莊家訓家風施茶館,為美麗鄉村注入文化靈魂。
黨建引領??打造山清水秀美麗空間
在文明生態村創建過程中,秀英區圍繞創建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實現各項工作“雙促進”、“雙豐收”。
(一)紅色堡壘托舉文明生態村創建。在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過程中,秀英重在一個“干”字。青山綠水靠的是敢于擔當的品格。從區三套班子領導到基層干部群眾,人人卷起袖筒、甩開膀子投入到文明生態村創建過程中。秀英區牢固樹立“黨建促發展”的理念,將“黨建+產業”“黨建+互聯網”“黨建+扶貧”等模式融入文明生態村建設,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延伸到農村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生態保護、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等工作中來,走出了一條“黨建+文明生態村建設”的創建路子。不但實現了村美、業興、民富的“外在美”,同時還收獲了團結班子、干群緊密的“內在美”。例如,施茶村作為秀英區連片創建文明生態村示范點,下轄八個自然村連片創建,多次奪得省市表彰,省文明辦給予了極大肯定。在驕人的成績背后,黨建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施茶村支部先后獲得海南省“五好”村黨支部、海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海南省村民自治示范村、精神文明工作先進獎等稱號。
(二)“多規合一”激活沉睡資源。以“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將文明生態村創建融入社會、經濟、國土、城鄉等各領域,在“一個戰略、一張藍圖、一個平臺”中實現綠色決策,把手中“沉睡資源”轉化為“綠色資本”。文明生態村創建特色彰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科學編制各示范村的建設規劃,已完成13個村的專項規劃,實現全區村莊規劃編制全覆蓋。
(三)城鄉一體化實現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完成了?40?個貧困村的農村公路建設,農村道路增加?107?公里,以路網為依托的城市骨架基本成型。投入5000萬元用于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石山鎮已基本實現“4G到村、光纖到戶、終端到人、重點區域WIFI全覆蓋”的發展目標。實施農村節水灌溉工程、水庫修復工程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等項目,解決了99個村莊53525人安全用水問題。全面完成環衛PPP一體化改革,環衛作業全覆蓋,實現鄉村衛生保潔現代化、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完成火山口大道等區管道路、社區及片區景觀提升,新海村等5個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斥資近4億元對東山鎮、永興鎮、長流鎮、西秀鎮進行鎮墟改造,通過改造小鎮風貌將展現出更加濃厚的地域風情,促進我區旅游業的發展。
馮塘村日出美景醉游客。
綠色發展??努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秀英區把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與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經濟結合起來,做大做強綠色生態經濟,為文明生態村建設注入內生動力。
(一)以最好的生態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者。“綠化寶島”造林3705畝,完成500畝西海岸海防林損毀修復。開展水質、大氣污染治理,推行“河長制”,實施五源河、秀英溝、工業水庫等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完成永莊飲用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內26家排污企業整治。通過“政府+企業+農民”的發展模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引進了北京望山投資有限公司、海口天堡嘉圓實業有限公司等一些優質企業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實現共享發展、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二)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完成博養村田洋等21宗水毀修復工程、羊山地區7宗果園節水灌溉項目、龍頭洋瓜菜基地整治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了石山壅羊、石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紅芝麻等20多個特色農產品品牌。永興荔枝、永興黃皮先后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卓津蜂業3個產品被授予海南名牌農產品,火山石斛等4個產品入選海口十大農業品牌。全年瓜菜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產量20.3萬噸,成為穩菜價、豐富百姓餐桌的重要“菜籃子”基地。
(三)發展“互聯網+”經濟。“互聯網+”?使農業插上發展的翅膀。完成農業總產值29.4億元,增長2.4%。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運行日臻成熟,火山石斛產業園、火山玫瑰、石山雍羊等10個基地加快建設,互聯網、物聯網應用有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線上線下銷售額超2億元,促進產業升級、產品增值、農民增收,先后受邀在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全國農業物聯網大會做發言,石山鎮“互聯網+”發展模式得到全國同行業的充分肯定和點贊。
(四)擦亮全域旅游特色品牌。秀英區按照全域旅游工作思路,深度挖掘本土旅游資源,打造核心旅游吸引力,共建共享全域美景。制定《秀英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行動計劃》,“點、線、面”全方位推進,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通過舉辦海口火山自行車文化節、冼夫人文化節等特色,將秀英區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向社會推廣。依托火山口獨特的旅游資源,打造出以昌道壁畫走廊、美社羊山風情、三卿文化探尋、馮塘國學傳承為代表的文化風情村莊,吸引廣大游客來秀英開啟文化品味之旅,擦亮了秀英全域旅游品牌,馮塘綠園先后獲得海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海南省休閑觀光果園等榮譽稱號。
(五)扶持民宿產業發展。秀英區探索民宿旅游發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全市率先掛牌成立民宿協會和民宿培訓中心。啟動“望山生活·海南三卿”村落復興綜合示范區等項目,按照“編規結網、著點連線、示范帶動、資源傾重”的思路,充分利用火山風貌、火山文化等資源,環繞火山口公園布局打造出人民騎兵營、美社有個房、雅秀學堂、花梨之家等精品民宿。2017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累計5.08萬人次,總營業額收入近600萬元。
?
三卿古村擁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
?
施茶村石斛基地,昔日的荒山亂石“點石成金”,助村民致富奔小康。
秀英美麗鄉村更加文明宜居,成為村民幸福家園
文化挖掘??魅力秀英綻放人文之美
秀英區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和資源特色,把火山文化、鄉賢文化、國學文化、海南八音、麒麟舞融入到文明生態村建設中,突出差異化、特色化的文化內涵,營造出濃濃的鄉愁文化氛圍。
(一)加強古村落修復、文物保護。秀英羊山地區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火山文化、戲劇文化和民間文化源遠流長。同時歷史遺跡保存完好,具有獨特熱帶火山雨林景觀和豐富濕地資源。這些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最寶貴資源,長期以來,秀英區十分重視對火山村落建筑和文化的保護,目前正在對美孝村的古村格局和抗日墻、美梅村的吳家大院和火山石門、三卿村的院落和炮樓等古跡進行修繕保護。
(二)一村一品展現文化韻味。打造了以海秀鎮、長流鎮、西秀鎮為代表的城郊型文明生態村片區、以永興鎮、石山鎮為代表的羊山生態型文明生態村片區、以東山鎮為代表的農業觀光型文明生態村片區,不僅凸顯出一村一景的獨特韻味,而且鐫刻出群眾的鄉愁記憶,創建出“紅色革命”康安村、“軍民共建”傳桂村、“全域旅游”馮塘村、“核心價值觀”昌道村等示范村。
(三)傳統文化滌蕩鄉風。秀英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沉淀著上千年的文化瑰寶。在創建工作中,秀英區十分重視對優良傳統文化挖掘和闡發,通過家風家訓館、文明驛站、鄉愁館等文化傳承驛站,向世人呈現秀英文化魅力。弘揚時代新風就是傳承文化的最好方式,吳永贊、王基光、洪義乾等一大批引領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鄉賢不斷涌現。鄉賢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凸顯,凡人善舉、崇德向善蔚然成風。在修建火山景觀道時,在洪義乾等鄉賢的帶領下,群眾不僅不要求100余畝的土地補償,而且投工投勞參與道路修建,以每公里8萬元(注:當時市場造價20萬元)完成了35公里長的道路建設。
(四)文明新風催人奮進。始終把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樹立鄉村文明新風作為向心工作來抓,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文化創建模式,發揮文化引領風尚、促進和諧的作用。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村組”、“好婆媳”、“好鄉賢”等系列創建活動,評選出了一批秀英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形成學模范、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利用文化墻、公共場所甚至水塔等載體廣泛宣傳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不斷增強村民的道德意識。美社村先后榮獲“全國美德在農家示范點”“省級文明生態示范村”“鄉賢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如今,秀英區一個個文明生態村如散落廣袤農村的閃亮珍珠,珠串起秀英全域鄉村旅游的雛形,通過深入挖掘火山文化、鄉土文化,注重優秀文化的的傳承和保護,喚醒海口市民和各方游客記憶中的美麗鄉愁,成為海口漸熱的鄉村近郊旅游目的地,農村群眾通過守護綠水青山,正收獲“金山銀山“,提升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特約記者 吳彭保 通訊員 陳創淼 鄭峻敬 王巨昌 文/圖
(海口網12月5日訊)
?
相關鏈接:
“好日子要來咯!”海口秀英區11戶貧困戶喜領12萬分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