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人”劉勇:用極限運動打開云端天堂
對今年47歲的劉勇而言,生命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冒險。
劉勇的微信名叫“云人勇哥”,這是他行走云端、攀越高山的真實寫照。在登山圈子里,提起“勇哥”,不少人都能對他的事跡如數家珍。探索世界近20年,他的足跡遍布喜瑪拉雅、喀喇昆侖、邛崍山脈、橫斷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北美、中南美洲甚至南極大陸。他用自己的身體,勾勒出了獨屬自己的、不可復制的冒險地圖。
劉勇的真實身份是四川大學戶外運動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四川旅游學院的一名老師。平時上課、做科研,假期就去冒險,在工作與生活之間,他找到了平衡。
初冬的成都,劉勇身著單薄的機車服、戴著頭盔,騎著摩托車風馳電掣而來,這是劉勇出行的方式,有時呼嘯在山野間,有時奔跑在高樓林立的都市里,給人一種無拘無束的快意。
愛上冒險
不去重復前人的路 讓攀登更有創意
棱角分明的臉上,如雕刻般深邃的目光中透露著一絲堅毅,常年的戶外運動把他的皮膚曬得黝黑,低調、自信、談吐風趣,這是劉勇給人的第一印象。劉勇的愛好很多,登山、滑雪、摩托越野、攀巖、攀冰、滑翔傘、高空跳傘……各項極限運動都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
這一切的開端,是一次志愿者服務經歷。1990年,一支外國登山隊前往西藏登山,邀請劉勇擔任隊伍的翻譯。登山是一項需要技巧的冒險,不僅需要專業的設備如登山鞋、登山包、指南針、御寒衣物等,還需要攀登者有個強壯的身體抵御各種可能遇到的障礙。劉勇沒多想,拿著登山隊支援的登山包便果斷加入了登山行列,前往西藏。
或許是天賦使然,第一次登山的劉勇沒有任何高原反應,“不僅成功登頂,還比外國人爬得快。”這次經歷,讓劉勇愛上了這種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運動,“我很喜歡雪山,在山里沒有外界、只有自己,這也是對我毅力的挑戰。”此后一發不可收拾,劉勇開始攀登各種各樣的山,漸漸成為一名專業登山者。
“專業登山面臨的考驗就不僅僅是攀登了。”劉勇說,登山途中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阻礙,因此攀巖、攀冰等技能都是必要條件,多掌握幾項極限運動技能,才讓攀登未登峰成為可能和現實,也能開始不去重復前人的路,讓攀登變得更具創意。
在加拿大懸崖行走。機緣巧合
成為金冰鎬華人評委 卻拒絕攀登獎項
2012年,劉勇還在四川大學讀碩士,一個消息傳來震驚了登山界——他獲邀成為2012法國“金冰鎬”獎六位國際評委之一。金冰鎬素有登山界奧斯卡獎之稱,而這也是法國設立“金冰鎬獎”以來,評委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華人面孔。
“我原本不想去的。”提及這次經歷,劉勇頗感逗趣,法國發出評委邀請時,他正在準備博士入學考試,原本準備放棄名額,結果等來了考試延期的通知,這才欣然前往。
他為何進入法國人的視野?說起來還有一段小插曲。當時幾位法國人來到四川登山,涉及的諸多山峰也很險峻,他們斷定自己是首登,可跟當地人一交流,才知道很多年前一個叫“大劉”的人就來登過了。“中國民間也有這么厲害的登山者?”法國人抱著尋找知音的態度,輾轉多次后終于和劉勇碰面,并發出了金冰鎬獎評委的邀請。那一年,他的攀登也同時入圍了金冰鎬獎。
這趟評委之旅讓劉勇與法國的登山者有了親密交流,也在法國境內完成了冒險,但這并不影響他對獎項的評價:“我是反對這種評選形式的。”在劉勇看來,登山是挑戰自我的極限,是探索自然的未知,這原本就不該是一項比賽。這也讓他決定,不接受任何的攀登獎項。
征服“未登”
喜馬拉雅南坡未登峰留下中國人足印
翻開劉勇的履歷,多數攀登已被載入登山史冊,可他卻并不這樣認為。探索未知、去大自然冒險,是不是未登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么壯美的風景還未曾被人類領略過,而我想試試。”
2013年是珠穆朗瑪峰被人類登頂的60周年。彼時劉勇正在尼泊爾飛滑翔傘,這里恰好地處珠穆朗瑪峰的南坡,在與當地人聊天時他無意間了解到:此前登山者大多從喜馬拉雅的北邊登山,好像還沒有人從南邊登頂。
回到成都后的劉勇念念不舍,查閱資料發現:中國還沒有登山者越過喜馬拉雅的南坡登頂。三個星期后,劉勇又飛往尼泊爾,發現果真還有一座山沒有人類的腳印:尼泊爾Bamongo峰。
“為什么我不可以試一下呢?”就這樣,2013年10月21日,劉勇和他的探險伙伴出發了。這座海拔6400米的山峰是中國西藏和尼泊爾的界山,僅在南壁和北壁兩面可以攀登,因此路線很難。
經過7天跋涉,一行人終于抵達海拔4800米的登山大本營,而隨之而來的攀登下段是更嚴峻的考驗,在冰川和巖壁混合中進行。頂著大風和寒冷,劉勇和同行者終于在尼泊爾當地時間10月30日成功登頂。他也成了首位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完成未登峰的中國人。
南極探險
乘坐帆船前往無人之地 跳進冰水中游泳
“登山的線路那么多,但我希望可以從最漂亮的那條上去。”于劉勇而言,出發的原動力可以是一次探索未知的愉悅,又可以只是一張風景照的牽引,只要是大自然的美,都足夠吸引他去冒險。
因為曾看到過一張南極的美圖,照片上幾個法國人在一塊冰上漂著,“我們也去!”劉勇說去就去了。2015年12月著手準備,2016年1月他便率領一支小型的探險隊,帶著三位非專業登山愛好者踏上了去南極無人之地的旅途,“無人之地,這四個字就足夠美了。”
近幾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赴南極旅游客源地,僅次于美國,而這其中,劉勇帶領的探險隊一定是最酷的,他們選擇坐船航海前行,“坐飛機倒是快,直登頂峰,但是少了探索的快樂。”從阿根廷最南端烏斯懷亞出發,帆船經過德雷克海峽和魔鬼西風帶,最終抵達南極,這是一場48天的探險。
南極大陸是完全的無人之地,晝夜溫差超過40攝氏度,當地沒有救援,沒有補給,衛星電話也沒有信號,連離人類最近的地方都在一千公里以外。在這樣與世隔絕的自然環境下,劉勇開始“放飛自我”,一躍跳進了南極冰水中游泳,“下去三秒身子就僵了,就是想嘗試一下。”
這場冒險注定載入史冊,在南極的48天里,劉勇和隊友完成了登山、滑雪、皮劃艇、攀冰等極限探險挑戰,他成了首位在南極大陸腹地及半島完成綜合式探險的中國人;足跡踏過9座山峰,開創出了7條新的登頂路線,并挑戰了2座未登峰,這也是中國人首次在南極大陸上完成未登峰探險。
“普通人只要專注做一件事,都能做好。”當旁人表達敬畏之情時,這是劉勇的回答。在他看來,過往的經歷算不上什么,他更樂意向前看,“我的冒險還在繼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秦怡圖由受訪者提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