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4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家庭祭告活動中,佘子清在宣讀家祭祭文。新華社發
新華社電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記者昨天獲悉,今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后,江蘇將組織開展16項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公祭日前后,江蘇省有關部門將組織一系列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共10項,包括“抗戰家書”征集暨誦讀活動,青少年悼念紀念活動,網上悼念活動,南京“國際安全區”公益徒步活動,“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記憶尋訪活動等。
12月13日10時,我國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同時安排了6項悼念紀念活動:一是舉行下半旗儀式;二是南京市部分區同步舉行悼念活動;三是全國抗戰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四是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同步開展悼念活動;同時還舉辦“燭光祭”活動等。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佘子清離世
結合親身經歷志愿講解14年
昨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傳來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佘子清老人因病于昨晚8點在南醫大二附院離世,享年84歲。老人生前在紀念館做志愿者達14年之久。目前,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從100人變成了99人。
佘子清1934年在南京出生,有一姐一哥,父母做小生意,賣茶葉、糖果、香煙維持生計。1937年,3歲的佘子清跟著姐姐和哥哥開始了逃生之路,他們逃到當時位于南京西康路33號的美國大使館。有一次日本兵在殺人時,發現了躲在門后的佘子清,用槍托猛擊他的頭。血流滿面的佘子清雖然被美國人救了下來,逃過一劫,但頭上那道疤痕卻跟了他一輩子。去年,佘子清接受采訪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難掩哀傷。“當時都流傳日本人只殺中年男人,所以我父親先一步逃難,母親和很多鄰居家的婦女都選擇留下來守家。誰都沒想到日本兵殺人不眨眼,奸淫擄掠,壞事做盡。”兩個多月后他們返回家中,卻只見到了從揚州折返的父親,沒見到母親。“我們趕緊跑去問運尸體的人,他們說我母親和其他沒逃走的婦女早就被日本兵殺死了,尸體丟進了秦淮河……”
抗戰勝利后,佘子清做起報童,貼補家用。1950年,他哥哥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佘子清作為軍屬,則被安排到鐵路系統工作,成為一名鐵路職工。1958年,又被調到南京鐵路局做機車調度員,直到1994年才正式退休。
2004年3月1日,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式免費向公眾開放。佘子清與另外3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一起在紀念館當起了志愿講解員。為了讓參觀者對南京大屠殺有更深刻的了解,佘子清到紀念館的“銅版路”邊做起了志愿者。這條“銅版路”鑄有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當年中國參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成員等222位歷史證人的腳印,佘子清的腳印也在其中。
不同于其他講解員,佘子清作為那場浩劫的見證者與幸存者,他本人就是鐵一般的證據。而他結合親身經歷所進行的講解,對于廣大參觀者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有時講到義憤之處,他還會展示頭上被日軍用槍托砸出的傷疤。除了周一閉館,佘子清每個工作日都會前往紀念館,風雨無阻。這份義工一干就是14年,截至目前,佘子清累計講解時間已超過4000小時,而他也成為館內年齡最大的一名義工。
考慮到佘子清年事已高,紀念館只安排他每周五來一次。每到這一天,佘子清都會早早起床,而他的老伴也會陪他一同前往。佘子清常說:“我會一直堅持做志愿講解員,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堅持把這段歷史講給世人,因為這段歷史,不能忘記!”
據悉,南京市1987年首次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進行統計,記錄在冊的幸存者有1756名。1997年再次統計時,幸存者只有1200名。2006年,大屠殺幸存者急劇減少到400多人。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僅剩99位。
據新華社 《人民日報》 《南京日報》
?
?
?
相關鏈接: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墻增刻20個名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