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依托旅游資源打造美麗鄉村
長桌宴上話豐年
。游客在保亭三道鎮水庫邊蕩秋千。本報記者武威攝
保亭依托雨林、溫泉、南藥和民俗文化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定位打造“雨林溫泉謐境,國際養生家園”的目標,做山、村、綠的文章,堅持“藍綠互融、山海并舉”的差異化特色發展之路,建設美麗鄉村。
走進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區,獨具民族風情的船型屋民宿展現在人們眼前,穿過庭院,不遠處便是花海,一棵棵檳榔樹從自然古樸的木棧道中拔地而起,與游人親密接觸。在田埂上感受微風拂面,村里的一切都在向游人展示著青山、綠水與鄉愁。
沿著曲曲折折的山路蜿蜒而行,走進番庭村,黎族墻繪扮靚了村舍外墻,平整干凈的村道兩旁綠樹成蔭。看著煥然一新的村落,村民們個個喜笑顏開。
保亭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實踐中,遵循著這樣的思路:建設美麗鄉村,就是要讓村落宜居、讓產業宜業、讓游客宜游。
宜居
讓鄉村美起來
把居住性、行政性的舊村莊變成“經營型”的旅游新村,這是近年來保亭縣三道鎮什進村建設美麗鄉村的做法。
2012年,該縣規劃部門與企業商議,通過“大區小鎮”模式——通過打造秀美鄉村的創新實踐,建設不同風格的鄉村文化旅游度假群落,構成多功能、配套設施齊全的風情小鎮。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旅游開發“景區一片繁榮、周邊依舊貧窮”的局面。
“過去陳舊破爛的茅草房如今成了一幢幢靚麗的小別墅,新居是我們新生活的開始。”村民董亞導說,村民房屋改造工程改變了一次性補償、搬遷安置的普遍做法,而是將旅游與農業相結合,把景區產業化,讓村民不失地、不失居、不失收、不失業,走上了一條確保天天有收入、月月有工資、季季有收成、年年有分紅(簡稱“四不一保”)的惠民之路。
宜業
讓村民富起來
美麗鄉村,要不負“美麗”二字,不僅要外表美,還要有內涵,產業支撐是關鍵。
保亭縣三道鎮番庭村臨近檳榔谷、呀諾達兩大5A景區,有開發區位優勢。“這里民風淳樸,發展意愿強,綜合考量,在去年推進旅游扶貧中,我們選定了番庭村進行旅游村莊打造。”三道鎮委書記王書軍介紹道。
搞旅游對村民來說是件陌生事,“上手”難怎么辦?“我們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家旅游合作社。”番庭村小組長王理說,在政府引導下,該村成立的合作社吸納了全村58戶人家中的48戶入股,設餐飲部、演藝部等,還請來專業人士當理事長。
村民們種了花,擺起長桌宴,設了露營地,搭起舞臺,還扎了稻草人、修了棧道、打造了風車長廊,田園意趣中頗帶幾分浪漫,迎合現代人口味。
番庭村開始迎來游客。“去年底,政府結合農耕文化節在這里搞旅游活動,一下子吸引了400多名游客過來,40多個露營位被搶光!”王書軍透露,去年底合作社分紅,戶均得到約3500元——不算多,但對比2010年前人均1000多元的年收入,村民們已經很滿意。
宜游
讓游客玩得盡興
有房子、有產業,剩下的就是做好服務了,如何讓居住型的舊村換新顏,成為美麗鄉村,融入旅游大市場,這就需要鄉村本身做好全方位的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服務。
“近年來,我們依托雨林、溫泉、南藥和民俗文化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定位打造‘雨林溫泉謐境,國際養生家園’的目標,做山、村、綠的文章,主動融入海、城、藍的三亞,堅持‘藍綠互融、山海并舉’的差異化特色高端發展的路子,走出了一條民族地區旅游開發與保護文化多樣性相和諧、發展與保護相促進、強縣與富民相統一的發展新路,”保亭縣委書記王昱正說。
縣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林孟地: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村寨
如何建設好美麗鄉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林孟地表示,首要的是規劃先行。
“我們目前按照規劃引領、示范帶動、全面推進、配套建設、突出特色、持續提升的要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截至目前,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特色’的思路,已建成布隆賽、番庭村、甘什村等一批美麗鄉村。”林孟地表示。
“今年以來,我們在創建美麗鄉村規劃中,將以推進產業融合,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現代農業、文體等產業的綜合開發,把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理念貫徹到美麗鄉村建設實踐中。以產業融合帶動美麗鄉村發展,因地制宜推進以集裝箱露營基地為產業的雅布倫美麗鄉村等。”林孟地表示。
?
?
相關鏈接:
萬源多次發現黑熊蹤跡 曾進入村民家中采拾蜂蜜
十九大代表、陵水黃麗萍:謀劃發展新產業 助力村民共致富
民風淳了 海口文明生態村 “創”出村民幸福生活
美了環境 富了村民 海口:一路都是生態文明好風光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