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消失1.6個 搶救瀕危中國傳統古村落迫在眉睫
祭祀、老水車、山間新綠....。。一座村子或一個“老莊子”往往寄托著很多人的無限鄉愁。但現實是,這些并不遙遠的鄉村生活正在慢慢遠離我們。
資料圖:俯瞰航拍江西婺源田園上的進士村——嚴田古村,這里從宋自清出了共二十七名進士。劉占昆 攝有這樣一組出觸目驚心的數據,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獲悉,近15年來,中國傳統村落銳減近92萬個,并正以每天1.6個的速度持續遞減。多位專家呼吁,要以最快的速度為傳統村落建立檔案、盤清和搶救傳統村落的家底,并出臺一部專門針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保護的法律法規。
瀕臨消失的古村落
中國古村落之殤 10年消失90萬個
如今,我國傳統村落整體上呈現南多北少、東多西少,集中分布于西南、華東地區,云南、貴州兩省數量最多。據昨日(10日)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智庫、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太和智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我國首部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報告顯示(《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調查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自2003年至今,我國先后公布了6批276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4批4153個中國傳統村落。
但古村落的搶救和保護進度,遠趕不上古村落逐漸消失的速度。
“如果這些古村落都沒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到哪里去尋找‘鄉愁’?”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馮驥才曾憂慮地說到。
而在消失的村落中,其中有不少是具有歷史風貌的傳統村落。自2000年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10年間減少了90多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其中包含大量傳統村落。
古村落除了在數量上的不斷銳減,部分傳統村落毀壞的現象也在持續“上演”。
去年7月,在茶馬古道滇藏線支線上的一個古村,以一條老街貫穿,兩側的民居皆臨街而建,卻因遭遇的一場大火,老街7戶房屋遭到嚴重毀壞;川渝地區某苗寨,多建于清代到民國時期的木制干欄式建筑因村莊空心化嚴重,部分瓦面嚴重破損....。。
在全國,類似以上古村落遭毀壞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川渝地區,也有很多村寨由于村莊空心化嚴重,缺乏管理,有些是房屋結構松動,傾斜明顯,一些精美的門板、窗花木雕掉落。”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川渝調查組告訴記者說。
由于各種原因而毀壞的村落不計其數,上述報告的江浙組調查員也發現該區域不少傳統村落破壞較嚴重,如楓溪村、花橋村、澤隨村、山頭下村、山下鮑村、大窯村、徐畈村、楊灣村等村落均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破敗不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