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 黃玥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多次贊揚他們,中國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他們是誰?有著怎樣的故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圖文故事為您講述。
3年前,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習近平講話時提到了3位國際友人:約翰·拉貝、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約翰·馬吉。
習近平這樣評價他們:
令人感動的是,在南京大屠殺那些腥風血雨的日子里,我們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眾多國際友人也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并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
他們中有德國的約翰·拉貝、丹麥的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美國的約翰·馬吉等人。對他們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被習近平念念在懷的這三位國際友人,在南京大屠殺這場劫難中都有哪些幫助中國人民的故事呢?
約翰·拉貝為20多萬中國平民提供避難場所
德國人約翰·拉貝曾于1908年至1938年在中國工作30年,從青年到壯年,從北京到南京,他的孩子也在中國出生。
2010年11月12日,參觀者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觀看約翰·拉貝事跡圖片展。新華社記者羅歡歡攝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侵入中國南京,制造了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的慘絕人寰的血案。在那個危急關頭,拉貝聯絡了其他十幾位在華外國人士,設立了“南京安全區”,為20多萬中國人提供了棲身之所。
中德合拍歷史影片《拉貝日記》2009年4月30日在南京公映。約翰·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在發布會上展示了約翰·拉貝日記8本原件中的2本。新華社記者孫參 攝
《拉貝日記》詳細記錄了大量南京大屠殺的內情,成為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證據。1950年拉貝病故。1996年12月,塵封了近60年的《拉貝日記》由外孫女萊因哈特夫人奉獻給了世人。
拉貝一直被中國人民銘記感恩,中國人把他當做“活菩薩”“南京人的救星”,在南京,還專門為他建立了拉貝墓園和紀念館。
習近平曾在多個重要場合贊揚拉貝,包括他2014年訪問德國時的一次重要演講和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重要講話。
“中國人民紀念拉貝,是因為他對生命有大愛、對和平有追求。”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上這樣表達。
2015年9月,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受邀登臨天安門城樓觀看盛大閱兵式,真切感受到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珍愛。閱兵前一天,他還在人民大會堂從習近平手里接過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
《拉貝日記》 [德]約翰·拉貝 著
托馬斯把獎章視為“巨大的榮耀”。他說,這份無上榮耀,也歸功于他的祖父——“中國辛德勒”約翰·拉貝。
貝恩哈爾·辛德貝格插丹麥國旗阻日本人進難民區
《拉貝日記》中寫了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的故事,辛德貝格因此而被人熟知。
辛德貝格在江南水泥廠難民區(圖片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26歲的辛德貝格在南京江南水泥廠工作。南京大屠殺期間,他每天都耳聞目睹日軍的暴行。
有一次在碼頭,他看到日本士兵瘋狂地虐殺9名被綁在一起的中國碼頭工人。日本士兵砍下中國工人的手臂,隨后把人推下黃浦江,只因想看看沒有手臂的碼頭工人是否還能游起來。
辛德貝格再也不能沉默。那天,他發現“其他數千名無辜的碼頭工人都遭遇了同樣的命運”。他后來寫道:“我們難以控制內心的憤慨。”
江南水泥廠難民區的難民和難民棚(圖片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他利用外國人的身份,在水泥廠周圍插丹麥國旗,庇護了約2萬名中國難民。他還用照片和信件記錄了當時日軍戰爭犯罪的事實,向國際社會傳播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1938年3月,在日軍逼迫下,辛德貝格離開了南京。
2014年4月28日,“中國之友”辛德貝格親屬參觀“江南水泥廠難民營”舊址,外甥女瑪麗安娜在展示辛德貝格的肖像照片。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他從來沒有坐下來和我談過南京大屠殺,但我認為那是他一生的創傷。因為當生命中遭遇了特別悲慘的事情時,你反而不會對別人講起,因為這太難講起。”辛德貝格外甥女瑪麗安娜曾這樣對媒體說。
瑪麗安娜為舅舅栽培一種特殊顏色的黃玫瑰,將其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2014年,瑪麗安娜受邀出席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她帶了7束辛德貝格黃玫瑰贈給了紀念館等有關方面。
2014年4月27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南京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瑪格麗特二世在和平廣場沉思。 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如今,南京和平廣場里堅強地盛開著這樣的黃玫瑰。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曾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在和平廣場親手插上一支黃玫瑰。
在2015年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談到了辛德貝格的事跡。他說,丹麥的辛德貝格在南京大屠殺中千方百計保護中國難民。
2014年4月27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南京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瑪格麗特二世在和平樹下插下的“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黃玫瑰”。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中國人民惦記著辛德貝格。“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不僅是為了懷念辛德貝格,它更象征著和平的愿望與永恒的紀念。
約翰·馬吉炮火中攝錄105分鐘日軍暴行
“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習近平堅定有力的話語,與民族的歷史和尊嚴站在一起。
“沿太平門至龍潭的公路干線,在10英里和12英里距離之間80%的農民房屋被燒;逃到鄉間的城市老婦被打死;反綁的中國士兵被日軍處決后扔進水塘;四川籍士兵的尸體橫陳路上……”
2015年10月3日,觀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觀看當年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記錄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電影影像。新華社記者孫參 攝
這就是揭露日軍暴行的有力鐵證,是美國人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像機秘密拍下的105分鐘畫面,成為那場浩劫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動態影像。
1912年,傳教士約翰·馬吉被派中國南京德勝教堂工作。在南京期間,他親眼目睹侵華日軍的滔天暴行,善良的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感到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痛苦。
2014年12月9日,國家檔案局發布《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第三集《南京國際安全區人員形成的材料》。這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實景的電影膠片母片。新華社發
馬吉在日記中寫道:“過去的一個星期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日本兵是如此的野蠻。這是屠殺、強奸的一周。我想,人類的歷史上已有很長的時間沒有發生過如此野蠻的事了……”
他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4盤放映長度達105分鐘的真實史料,這些鏡頭之后被編輯制作成紀錄片,并公之于眾。
很多人看完這部片子感到震驚,里面慘不忍睹的鏡頭讓人嘔吐、難受,侵華日軍的暴行遭到了世界輿論的譴責。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馬吉勇敢地出庭作證,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揭露松井石根等戰犯的罪行。
2002年10月2日,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攝影機捐贈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約翰·馬吉的兒子大衛·馬吉在紀念館陳列的父親頭像前駐足。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南京大屠殺的史實,曾多次被日本否定、無視,而約翰·馬吉拍攝的畫面,是最有力的抗辯。歪曲和掩蓋歷史的伎倆,在歷史鐵證面前,永遠是蒼白無力的。
正如習近平強調,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
2015年10月10日,包括約翰·馬吉拍攝的影像在內的11組南京大屠殺檔案,作為記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第一手史料,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那段不容抹殺的慘痛記憶,喚起了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