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催淚漫畫”的朱彥團隊
作者:文字在發布前幾分鐘才確定
創作出這兩幅漫畫的,是朱彥和他的團隊。朱彥目前在做一個歷史類漫畫公號的編繪,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兩名女孩對望的漫畫其實是團隊去年12月創作的,當時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而今年,有網友自發把原漫畫中的2016年改成2017年,隨后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轉發。
朱彥說,網上有很多關于公祭日的紀念方式,但他們想從一個比較小的點作為切口,于是把目光聚集到遇難者中的某一個群體上。在創意階段,他和團隊其他兩人共準備了幾十種方案,最后選擇了兩名不同時代的同齡女孩作為漫畫的主角。“戰爭時代的女孩在戰火中跑掉了鞋子,穿的也很單薄,而現代的女孩穿著厚棉衣,很暖和,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一種現在的人想幫戰爭中的他們做些事情,但也無能為力的這種心情。”
漫畫中,兩名女孩的背景是不一樣的。據朱彥介紹,左邊1937年的女孩背景圖是當年日軍攻破南京城的照片,右邊現代女孩的背景圖則是現在南京新街口的照片,而新街口的照片,正是他自己拍的。他和團隊希望用這種戰亂與繁華的對比,交代出人物的不同歷史背景。
“那年亂世如麻,愿你們來世擁有錦繡年華”,這句引發網友共鳴的話,也是朱彥所在團隊想出來的。朱彥介紹,當時為了找靈感,他們聽了許多關于南京大屠殺的音樂和相關影視作品,加上在此前的工作中,曾經做過關于此事的專題策劃,有一定的經驗,文案中的每一個字都經過反復地推敲,“當時我們想了好幾個版本,這句話是在發布前幾分鐘才最后確定下來的。”
歷時三天左右的時間,這幅漫畫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時隔一年之后,它再次被網友大量轉發,共同紀念。
“版權屬于全體中國人”
今年12月13日,朱彥和團隊延續去年的風格,再次創作了一幅主題為“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相遇,我一定會告訴你,山河猶在,國泰民安”的漫畫,漫畫的主角變成了兩名不同時代的男孩。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漫畫中,戰爭年代身穿軍裝的男孩手中拿的是槍,而現代男孩手中拿著一部手機,而這,也是朱彥和團隊特意設計的。“他們兩個人同齡,但做的事情不一樣,現代的男孩可以拿著手機在家里發朋友圈,但戰爭年代的男孩則要拿起槍和敵人抗爭,此外手機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想給過去的人傳達現在的信息。”
13日,有很多網友私信朱彥詢問,是否能將漫畫發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微博上,朱彥的回答都是“可以”,在他和團隊看來,這是屬于全體中國人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漫畫的版權是對全體中國人開放的。
對于創作這些漫畫的初衷,朱彥稱,他們想通過漫畫表達一種溫情的人文關懷,讓大家不要忘記這段歷史,“遇難者群體不是30萬這樣一個簡單的數據,而是落實到每個人身上”。
文/本報記者 黃筱菁 供圖/朱彥
?
?
相關鏈接:
特寫:2000盞燭光寄托哀思祈愿和平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信念歷久彌堅——南京大屠殺親歷者與他們的后人
耶路撒冷爭端危及和平愿景 以色列一衛兵被刺重傷
阿富汗舉辦“戰爭遇難者”照片展祈愿和平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