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受訪者認為尊重、分寸和禮貌比較重要
“我家房子憑什么要給別人住?”日前,武漢一個論壇上,一篇女主人吐槽老公親戚經常來家里借住的帖子,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有人說,彼此生活習慣不同,去親戚家住有可能打擾到對方的生活。也有人說,都是親戚,不應該這么見外。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8.3%的受訪者能接受親戚來家里住,25.4%的受訪者不能。親戚來住,46.1%的受訪者認為是人情往來,不可避免;37.4%的受訪者認為賓館隨處可見,沒有必要給人家添麻煩。與人相處中,受訪者認為尊重(59.7%)、分寸(47.5%)和禮貌(40.2%)比較重要。
受訪者中,00后占1.2%,90后占22.8%,80后占52.5%,70后占18.4%,60后占4.3%。81.9%的受訪者來自城市,18.1%的受訪者來自農村。
38.3%受訪者能接受親戚來家里住,25.4%受訪者不能
在調查中,35.5%的受訪者表示會去親戚家住,29.6%的受訪者不會,34.9%的受訪者視情況而定。
沈陽家政服務管理員王曉(化名)表示自己肯定不會去親戚家住,“忙了一天回家就想放松,在別人家里住既打擾別人,自己也覺得拘束”。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張曉天(化名)表示一般不會去親戚家住,“大家生活習慣不同,住在親戚家會給對方帶來很多麻煩,人家可能也不舒服但又礙于親戚關系不方便說”。
調查顯示,38.3%的受訪者能接受親戚來家里住,認為這表明大家很親密,不來住反而很奇怪;25.4%的受訪者不能,“很不理解,住賓館大家都自在”;36.3%的受訪者視情況而定。
王曉說,如果是父母,就沒什么問題。如果是其他人就希望能夠住酒店。“哪怕我付住宿費”。
張曉天能接受親戚來家里短期居住,“畢竟是自己親戚,不能太不通情達理。誰可能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但希望對方處事有度,不提過分的要求”。
你能接受誰來家住?調查中,受訪者選擇最多的是親戚(49.3%),然后是:親兄弟姐妹(47.1%)和朋友(42.4%),其他還有:同學(33.2%)、同事(17.9%)、網友(7.8%)。5.8%的受訪者認為誰都可以,7.9%的受訪者都不接受。
你覺得親戚來住存在哪些問題?66.2%的受訪者認為生活習慣不同,不方便;49.9%的受訪者覺得需要花費時間接待;39.3%的受訪者認為勞心勞力,很麻煩;30.5%的受訪者覺得會侵犯個人隱私;24.0%的受訪者指出一些親戚認為理所當然,會提出不合理要求。
張曉天說,親戚在家聊天會影響自己學習或工作,而且還要花時間接待,自己的正常安排也會受影響。
王曉覺得,親戚來住一來麻煩,要費心勞神照顧,二來的確會有被打擾的感覺。有的親戚平日沒什么聯系,突然帶著或大或小的目的來訪,讓人心里上不太能接受。“如果住一周以內,還可以接受,畢竟也是人情往來不好一味拒絕,而且如果的確需要幫助,不幫也不合適”。
與人相處,受訪者認為尊重、分寸和禮貌比較重要
“城市是一個流動性很強的地方,大量鄉村里的人來到城市后會產生一種矛盾,即鄉村觀念比較強的人對關系的理解和城市中的人對關系的理解不一樣。”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系教授翟學偉說,我國社會經歷了從鄉村生活到城市生活的轉變。鄉村生活強調一種長久、穩定的關系性生活,而城市生活會給人一種陌生、個體性的生活。這兩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是不一樣的。
“這個不一樣主要體現在,鄉村人始終把親情放在首位,他們覺得只要是家里人,甚至是村里人,不管他們走到什么地方,只要關系在,都是可以隨意的有吃有喝有住。這種隨意性中有一種義務感,但是城市中的人一般不會這樣去看問題。他們更加看重生活的個體性,如果一個人組建了家庭,通常不是網絡型的,往往只能接納夫妻或子女。”翟學偉說。
對于親戚來住的現象,46.1%的受訪者認為是人情往來,不可避免;37.4%的受訪者認為賓館隨處可見,沒有必要給人家添麻煩;36.8%的受訪者認為一定是對方有需要,應該提供幫助;31.5%的受訪者認為各家有各家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21.4%的受訪者認為完全是一種占便宜的行為;20.3%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情感交流。
“城市里的人會不會也有鄉村的這種情感呢?還是有的。因為城市里的人會把同學、同事、好朋友或者閨蜜看得比較重要,當我們拒絕親戚來住時,如果你的好朋友來家里借住,你會不會拒絕?另外一種情況是,夫妻雙方不接受對方的親戚來住,那么接不接受自己的親戚來住?當然,也可能有些親戚的價值觀、生活習慣與自己不同,借住把自己的生活規律打破了,造成了許多麻煩。”翟學偉認為在具體的問題上還需要考慮得比較多。
與人相處中,受訪者認為尊重(59.7%)、分寸(47.5%)和禮貌(40.2%)比較重要,其他還有:界限(35.3%)、親密(31.7%)、規矩(29.6%)、情感(28.0%)、面子(14.6%)和自在(11.6%)。
張曉天認為,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界限,在界限之內彼此都會舒服,相互理解才能相處得長久。
翟學偉認為,不能簡單地將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說成冷漠,只是更加涇渭分明一些。“城市家庭更強調一種責任感,也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種責任感更強調邊界的重要性,而鄉村倡導的義務感一般不會考慮這么多復雜問題。”翟學偉說,城市鄰里之間的關系狀態和社會網絡與鄉村不同,雖然鄉村也有感情不深的情況,但出于義務也會接受一些不得已的活動,而城里人會把這種不得已直接表達出來,鄉村人就會覺得這樣不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品芝 實習生 謝佳寧
?
?
相關鏈接:
女子照顧精神病親戚28年:成了一家人就要負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