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情雖深 暗中藏陷阱
一些隱蔽的網絡詐騙套路騙你沒商量
網絡讓我們可以便捷地享受資訊,可一些不法人員也混跡其間,實施詐騙。13日,記者經過多方采訪調查,搜集了近些年來較為隱蔽的幾種網絡詐騙作案手法,希望人們注意鑒別,謹防上當受騙。
虛假炒股軟件詐騙
案例 陳某和張某夫妻倆開了家軟件公司,招來一些人經過簡單培訓,便成為“業務總監”和“業務經理”。隨后又招聘了一批剛畢業的學生,經過培訓指導,把他們快速變成“薦股專家”。這些“專家”每天根據陳某提供的電話號碼,聯系全國各地股民,以知道股市行情內幕,只需購買炒股軟件便可輕松賺錢為誘餌,騙取全國各地股民60多萬元。
詐騙手法 犯罪分子為牟取非法利益,設計出虛假的炒股軟件,通過商業化融資融券交易平臺,以知名期貨公司和他人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名義在互聯網上推廣該平臺,虛構該平臺可以為客戶通過大量股票交易業務,誤導客戶在該平臺內存入大量資金進行虛假的股票買賣交易實施詐騙活動。
虛假網站關注度詐騙
案例 通過IE瀏覽器搜索國內某知名公司的開發項目,搜索結果中的一條網絡鏈接卻指向了另一家培訓機構的招商頁面。近日,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而利用網絡搜索引擎提高虛假網站關注度,因其詐騙手段極為隱蔽,許多人中招后往往難以察覺。
詐騙手法 為提高虛假購物網站的知名度和點擊率,擴大業務量,不法分子通過網絡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推廣”業務,將虛假網站排在搜索引擎的顯著位置,引誘用戶上鉤。
提升信用額度詐騙
案例 今年12月6日,劉先生接到了一條短信,內容為“芒星借條,請加微信審核,注意(備注姓名)TJ-993857”。劉先生添加了對方的微信。經過交談,對方稱可以幫助劉先生提升信用卡額度,并收取一定的報酬。劉先生與對方商議,以3500元報酬讓對方幫助自己提升信用卡額度。劉先生通過支付寶支付3500元,卻再也聯系不上對方,這才發現上當。
詐騙手法 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百度推廣、qq等網絡平臺發布辦理無抵押小額貸款及提高信用卡額度等虛假信息并留有聯系方式,誘騙被害人上當。一旦有人進行聯系后,犯罪分子即假冒銀行工作人員,套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及信用卡信息實施詐騙活動。
虛構慈善捐款詐騙
案例 余女士在微信中認識了自稱某房地產公司總經理的黃某,很快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黃總”說他們公司將向社會“慈善捐款”80萬元,這筆錢由他負責支配,他知道余女士經濟困難,希望幫助余女士申請到其中20萬元。余女士按對方“律師”的要求向指定銀行卡匯去1萬多元保證金、個人所得稅、海關稅后,發現自己的微信被“黃總”拉黑,打電話也聯系不上對方,這才知道上當受騙。
詐騙手法 犯罪分子假扮富商,通過qq聊天交友尋找被害人并獲取對方信任。以“慈善捐款”為誘餌釣得被害人后,其他同伙扮演富商身邊的“知名律師”,以代為辦理相關捐贈手續為由,要求被害人繳納稅收、手續費、公證費等各類費用。待被害人上當受騙打款后,犯罪嫌疑人通過網絡快速轉移至自己的“安全賬戶”。
假冒快遞售后服務詐騙
案例 陳某某從網上購買某快遞公司快遞單據信息,利用快遞單上客戶姓名、手機號碼、住址等信息,以售后服務、電話回訪名義,誘騙客戶調貨、退款,以繳納保證金、押金等名義對網購手機、平板電腦的客戶實施詐騙。陳某某詐騙金額40多萬元,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處罰金9萬元。
詐騙手法 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購買大量快遞公司單據信息,從中篩選出有退換貨需求的顧客之后,假冒售后人員、公司經理等身份與顧客聯系,以幫助退換貨等名義,要求被害人打入400元左右不等的退換貨保證金,收款后又以銀行扣除手續費、公司會計開票面額不同等為由,誘騙被害人繼續匯款。
記者 李云川
(海口網12月14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市民須小心 年終歲末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