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創舞蹈詩再傳佳音,創下海南文化藝術新成果——
《黎族家園》通過國家重點扶持劇目考核評估
《黎族家園》演出劇照。(海口市藝術團供圖)
日前,一場饕餮文化盛宴在省歌舞劇院精彩上演,由市藝術團帶來的舞蹈詩《黎族家園》不僅獲得了現場觀眾的贊賞,更是經過國家文化部的三次跟蹤指導,通過了201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考核評估,創下了海南文化藝術新成果。
據了解,這是海南建省以來,繼人偶劇《鹿回頭》之后所獲得的最佳藝術成果,填補了該獎項的空白。
市民楊先生是第三次觀看該演出了,“每次都有驚艷的感覺。《黎族家園》創作演出成功,不僅是海口市藝術團的驕傲,也是海南人民的驕傲。”他說。
《黎族家園》由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文體廳和省民宗委出品,市委宣傳部和市文體局支持,海口市演藝有限公司(海口市藝術團)創作演出,瓊中民歌展演團參演。
今年5月,經過各地申報、專家評審,國家文化部從全國眾多作品中共評選產生了25臺“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錄”劇目,并從25臺中選出10臺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黎族家園》成為這10臺劇目中唯一的舞蹈類作品,更是我省舞臺文藝作品首次獲此殊榮。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江東說,“眼下的舞蹈大制作,似乎形成了固定模式,均以堂皇的裝置和繁冗的表達來展示。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黎族家園》以清新淳樸的舞風在不期然中走入人們的視野,并獲得了人們的青睞。正是在舞臺上呈現出來的那份淡淡的意蘊,讓人們如獲至寶。說到底,是這臺作品的藝術品質讓大家看重并首肯。”
對于少數民族歌舞,人們的傳統印象多是“原生態”。然而,《黎族家園》采用現代舞臺數字化多維空間技術,燈光舞美完美融合,整體演出呈現出古老與現代的交相呼應,令人贊不絕口。
此外,《黎族家園》嘗試用舞蹈詩的形式來解讀黎族文化的密碼,更多提取了黎族文化內涵,對織錦、鼻簫、隆閨、船型屋等具有黎族特定意義的文化符號進行了巧妙組合,將民族文化符號融入到舞蹈意象中,并結合黎族多聲部的民歌,形成了獨特鮮明的民族韻味。
對于獲得諸多殊榮和多方肯定,市藝術團藝術總監蒙麓光內心充滿了感恩,她說,“感謝國家文化部和多位專家評委多次跟蹤指導,并對《黎族家園》予以肯定和支持;感謝省市各級領導給予的多方信任和幫助;感謝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理解;感謝臺前幕后竭心盡力的全體同仁……為了讓這部精品能夠常演下去,走到百姓中去,藝術團在創作初期就考慮了持續發展的問題。目前,市藝術團正在創排《黎族家園》惠民版,讓文化惠民政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走到百姓身邊。可喜的是,現在《黎族家園》的主要角色已全部啟用藝術團自己培養的演員。一部大戲由本省演員自己擔綱的做法,可圈可點,充分表達了我市藝術工作者的文化自信。”
最后,蒙麓光表示,自從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斬獲金獎至今,已過去一年有余,《黎族家園》沒有停滯不前,而是一直都在打磨進步。市藝術團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力爭在2018年3月北京舉辦的全國精品劇目展演中,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和藝術成果向全國人民匯報。
■鏈接
原創舞蹈詩《黎族家園》獲獎情況
獲評國家文化部201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部重點扶持劇目,日前全票通過國家文化部專家組的最終考核評估;
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和“最佳舞臺美術獎”;
獲2014-2016年度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獎(海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2017年應邀參加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演出并獲“絲路文化貢獻獎”;
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網絡投票活動中獲評“觀眾最喜愛的十臺劇目”之一。
記者 吳雨倩
(海口網12月19日訊)
?
?
相關鏈接:
中國文化遺產傳播劇目《遇見大運河》在開羅上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