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17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一間工作室內,42歲的張學義手拿上黨梆子臉譜浮雕,細細地勾勒出臉譜的輪廓。他說自己是表演戲曲的門外漢,卻一心想把戲曲這門口傳心授的藝術形式留在人們心中。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戲曲表演門外漢:用臉譜浮雕留住戲曲(圖)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12-19 10:24

    ????2010年,張學義萌生將戲曲臉譜做成彩繪浮雕的想法。他四處拜訪老藝人,學習戲曲臉譜的繪制方法。在搜集整理上黨戲曲臉譜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上黨戲曲臉譜都瀕臨失傳或已經失傳。 張洪波 攝

      中新網長治12月17日電 題:戲曲表演門外漢:用臉譜浮雕留住戲曲

      作者 李庭耀 楊靜

      17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一間工作室內,42歲的張學義手拿上黨梆子臉譜浮雕,細細地勾勒出臉譜的輪廓。他說自己是表演戲曲的門外漢,卻一心想把戲曲這門口傳心授的藝術形式留在人們心中。

      上黨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以演唱梆子為主,兼唱昆曲、皮黃、羅戲和卷戲。上黨梆子各行當的基本表演程式稱為“三把”,運用時演員挺胸昂頭,腕柔臂圓。上黨梆子以其穩健有力、簡練明快的表演風格流行于山西省東南部長治、晉城等地。2006年,上黨梆子入選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7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一間工作室內,42歲的張學義手拿上黨梆子臉譜浮雕,細細地勾勒出臉譜的輪廓。他說自己是表演戲曲的門外漢,卻一心想把戲曲這門口傳心授的藝術形式留在人們心中。 張洪波攝

      張學義是土生土長的長治人,他的外婆曾是上黨戲曲的表演者。他回憶,自己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外婆進戲班玩耍。每逢廟會、趕集,上黨梆子的戲臺下總是擠滿觀看的人。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張學義對地方戲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感情。

      在當前新娛樂方式的沖擊下,上黨梆子的觀眾大量流失,很多劇團入不敷出,最終被迫解散。如何將戲曲通過別樣的形式留存下來,成為張學義思考的問題。

      2010年,張學義萌生將戲曲臉譜做成彩繪浮雕的想法。他四處拜訪老藝人,學習戲曲臉譜的繪制方法。在搜集整理上黨戲曲臉譜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上黨戲曲臉譜都瀕臨失傳或已經失傳。

      “如果能用石膏模具上色、拋光這樣的工藝,把這些臉譜做出來,使它們流傳于民間,這對于傳承上黨戲曲藝術是一種貢獻。”張學義說。

    張學義認為,戲曲只有留存在舞臺上、留存在民眾心中,才不會消亡。作為戲曲藝術的一部分,戲曲臉譜藝術在民眾中的認知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張洪波攝

      張學義認為,戲曲只有留存在舞臺上、留存在民眾心中,才不會消亡。作為戲曲藝術的一部分,戲曲臉譜藝術在民眾中的認知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讓張學義沒有想到的是,探索戲曲臉譜彩繪浮雕制作方法的難度如此之深。2010年下半年,張學義基本以這樣一種狀態度過:家里堆滿試驗戲曲臉譜制作工藝用的廢料,投入數萬元購買原料、反復試驗卻無法突破一些細節上的難題。最后,連家人都開始反對他的執拗。

      外出學習,反復嘗試。張學義的堅持終于讓他找到制作戲曲臉譜彩繪浮雕的方法。張學義說,他已收集200多種上黨戲曲臉譜的圖文資料。按照這些資料,制模、雕刻、打磨、拋光、彩繪上色、防腐的純手工制作流程也已完善。張學義的戲曲臉譜浮雕被列入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張學義從村里找來十幾位手藝人幫助加工戲曲臉譜彩繪浮雕。張學義的浮雕以上黨戲曲人物臉譜為主,大多以古代英雄、忠臣良將為題材。比如黑臉的包拯、紅臉的關公、豪爽勇猛的李逵等戲曲中人物臉譜。如今,張學義制作的戲曲臉譜彩繪浮雕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也已遠銷美國、意大利等國。

      張學義說,他準備把彩繪浮雕的臉譜內容拓展到其它戲曲種類。“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喜歡戲曲臉譜藝術,這說明了戲曲這種傳統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一定要用臉譜把戲曲留在人們心中。”(完)

    ?

    相關鏈接:

    直擊2017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票房火爆沖淡冬日嚴寒
    武漢推進戲曲進校園 傳統藝術煥發新魅力
    戲曲專業進校園 海南計劃完善戲曲人才培養體系
    湖南啟動戲曲動漫進校園系列活動 培訓300名老師
    第二屆中國戲曲微電影大賽頒獎 50部優秀作品獲獎

    ?

    相關鏈接:
    第二屆中國戲曲微電影大賽頒獎 50部優秀作品獲獎
    湖南啟動戲曲動漫進校園系列活動 培訓300名老師
    戲曲專業進校園 海南計劃完善戲曲人才培養體系
    武漢推進戲曲進校園 傳統藝術煥發新魅力
    直擊2017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票房火爆沖淡冬日嚴寒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庭耀] [編輯:金慧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