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華衛列、凌軍輝、趙久龍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標尺。在近期公布的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評比中,江蘇省宿遷市在30個創建成功的地級市中總分排名第一。
人民滿意,人人參與。宿遷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讓群眾享受“文明紅利”,促進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落細落小,文明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街道兩側,自行車、電動車整齊擺放;停車線框內,機動車按箭頭統一停放……漫步在宿遷的大街小巷,地面干凈整潔,交通秩序井然,很多外地人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建市僅21年的蘇北小城。
“別說外地人,就是我們本地人也想象不到這幾年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市民安春紅說,由于發展相對滯后,以前很多當地人出去都不說自己是“宿遷人”,而是“江蘇人”,現在“感覺做個宿遷人很自豪”。
宿遷人的自豪底氣十足。去年,宿遷市區行人非機動車守法率等多項文明交通指數位列江蘇第一。除了交通,文明還體現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醫院里,患者、家屬有序排隊;公交車上,讓座給有需要的人;公園綠地中,寵物主人自覺牽繩、及時清理寵物糞便……
吃飯不“吧唧嘴”、不隨地吐痰、排隊不插隊……為解決市民中普遍存在、反映突出的不文明行為,宿遷從全市征集的1.1萬條建議中凝聚共識形成了《宿遷文明20條》,內容樸實具體,群眾易懂易記,通過口耳相傳、行為帶動、輿論引導固化為市民普遍遵循的“宿遷習慣”。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宿遷市委宣傳部長趙正蘭說,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組織開展文明倡導、文明勸導、文明規范和文明實踐四大行動,讓文明滲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
全員參與,讓更多群眾享受“文明紅利”
一些地方搞文明創建興師動眾,引發群眾反感。但在宿遷,卻是人人知曉、個個參與。宿遷城管開發“一拍即核”app,網友發現不文明現象“即拍即傳”,城管“即知即核”。
“群眾參與率就是文明滿意度。”宿遷市交警支隊政委侍巍說,目前全市共有200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參與日常交通管理,還采取紅包獎勵、積分兌換油卡等措施,發動駕駛員舉報交通違法行為。
全員參與背后,是黨委政府“不讓群眾吃虧”的承諾。電動載客三輪、四輪車,橫沖直撞、亂停亂放,近兩成交通事故由此引發,群眾反響強烈。
“這些車輛承載了許多低收入群眾的生活,也曾是公共出行的有益補充,我們沒有‘一刀切’取締,而是實行編號管理,設置禁行時段、路段,有序清退。”宿遷市城管局局長劉江介紹,市里不僅幫助這些車主賣車減損,還舉行專場招聘會,幫助他們轉崗就業。
“文明紅利”正惠及越來越多的百姓。治理流動攤點“老大難”,政府沒有一禁了之,而是劃定范圍,約定時間,免費提供經營場所,保障弱勢群體生活。3年來,宿遷投入10.58億元,改造293個老舊小區,惠及40多萬居民。
“主城區人口從1996年建市之初約10萬人增長到如今80萬人,其中一大半是農民‘洗腳進城’。如何引導他們成為市民,甚至是文明市民,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是我們施政的重要標準。”宿遷市市長王天琦說。
久久為功,依法構建長效機制
涵養文明不能靠權力“任性”。針對廣場舞擾民占地等問題,宿遷城管聯合廣場舞協會廣泛征求意見,制定廣場舞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活動的地點時間、音量標準等,并給每支廣場舞隊安排場地,免費配備限高80分貝的音箱。“如今大家再不用搶場地、爭時段,跳得舒心,也不擾民。”市民肖偉豎起大拇指。
涵養文明更要久久為功。宿遷相繼制訂出臺《市區文明交通嚴管辦法》《市區養犬管理辦法》《市區“五小行業”經營管理規范》等,給文明行為劃紅線,同時分類分步開展斑馬線禮讓行人、文明遛狗等集中規范行動,教育引導廣大市民講文明、守秩序。
“宿遷文明二十條,我們大家要記牢。有序排隊不插隊,公交車上要讓位。”金陵名府實驗幼兒園里,老師崔瑩瑩正帶領孩子們唱著兒歌,“文明素養要從娃娃抓起,有時候孩子的一句話,能改變大人的不文明行為。”
宿遷還探索建立個人文明信用檔案,將亂貼亂畫、隨地吐痰、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納入個人文明信用記錄,對情節嚴重、不服從管理達3次以上的,計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并與評優考核、招聘錄用、金融信貸等直接掛鉤,讓不講文明者處處碰壁。
“我們創建文明城市,從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事情改起,贏得了民心,改善了干群關系。”宿遷市委書記魏國強說。
?
?
相關鏈接:
陵水3000余名干部群眾齊參與“百日文明大行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