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大城市周邊30公里范圍內的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居住小鎮,這是有發展前景的。”這是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近日在中國特色小鎮同創發展論壇上表達的觀點。
近日,“中國特色小鎮同創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來自產、學、研各界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聚集一堂,就特色小鎮社群運營、以及特色小鎮產業規劃的市場前景及策略進行了研討交流。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原主任、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在發言時表示,城市里生活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促使大批創業者離開城市。而特色小鎮的發展也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做不同的事,另外還需要產業支撐及服務業支撐。發展特色小鎮,要以人為本,也要堅持市場導向,政府可以適當干預,但不要硬性提出一些目標和條件,避免讓特色小鎮建設流于形式或僅僅成為政績工程。
“在特大城市周邊30公里范圍內的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居住小鎮,這是有發展前景的。”李鐵表示。他認為,在國際城市發展中,逆城市化居住是一個趨勢,像巴西里約幾十公里外的小鎮都是富人居住的地方。具體到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發展居住型特色小鎮,一是可以推動周邊房地產發展,緩解北京房價壓力,疏解城市功能,二是可以在郊區選擇一些空間,為中高收入人口提供居住,來避免大城市高密度居住和立體發展空間不足的壓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小鎮切忌要求“產城融合”,“產城融合”放在這類小鎮中,就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李鐵還表示,中國目前的社區模式需要重塑,以共同愛好、興趣為主導的社區組合重塑,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在中國的高收入高儲蓄人群較集中的地區,結合逆城市化的居住傾向,逆大城市化的中小城鎮、小城鎮化和社區化,已經形成了發展趨勢,在營造特色居住小鎮方面有著深刻的社會價值。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我國新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陳淮陳淮認為,發展建設特色小鎮正是滿足人們多方面對美好生活多層次的需求。“人在不同的階段的需求不同,不同的人對生活品質的需求也不同,有的喜歡養生,有的喜歡觀光,這些都是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僅如此,美好的生活不僅需要大房子,還需要走出去,親近大自然,享受與家人的天倫之樂,需要更廣闊的社交,這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包含在現代化建設目標里,也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必要性的體現。”他表示。
陳淮表示,社會發展到工業化后期階段的時候,特色小鎮建設勢必形成城鎮化人口聚集核心的功能,如果僅僅把特色小鎮當做一個旅游景區,那么它的歷史任務、歷史承擔是不充分的。
他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高房價”的問題,就是由于人口短期內過度向北上廣深集中和居住,沒有均衡分布在大中小城市和城鎮之中,而特色小鎮也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必經之途。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惠敏在發言時表示,特色小鎮建設,要更多的提供中、高消費品質的產品。他認為,建設特色小鎮,要盡可能避免運動式的干法。另外,在特色小鎮建設上還要精益求精,應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里面最大化的豐富功能應用,讓人們再特色小鎮里生活的更便捷。
奧倫達部落的董事長王仙山表示,有一種說法叫做“北上廣深藏不住肉身,夢中的故鄉放不下靈魂”對很多久居大城市的人來說,城市是一個工作的地方,戰斗廝殺的地方,壓力很大。而特色小鎮,確是一個可以放松身心,靜氣充能的地方。所以,特色小鎮,不管怎么“特”,最后還是要落到生活上。自2004年以來,我們在全國已經建設和運營的特色小鎮目前已經超過了12個。未來,我們將按照國家的產業規劃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獨特資源,在生活、度假、休閑這個方向上去著力。要把這些物理空間真正的運營成人們朝思暮想,想要的夢中的生活、工作、休閑甚至是全周期的夢想生活。
北大特色小鎮與園區事業部總經理郭濤認為,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特色,是產業和生態,產業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區功能,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形成獨特的小城鎮的生態產業圈。
會上,來自行業內、學術界的嘉賓們還以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趨勢與紅利為題進行了對話交流和互動。
?
?
相關鏈接:
三亞亞太金融小鎮成功舉辦2017海南基金行業培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