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勤余
近日,云南一女導游嫌游客購物少,起沖突后將游客趕下車的惡劣行徑在網絡上熱傳。當日,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監測到該事件后,立即責成有關部門進行立案調查。之后,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發表聲明,將一如既往堅決對侵害游客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對擾亂云南旅游市場秩序的行為堅決按照“零容忍”要求給予嚴厲查處。
現如今,云南旅游業出現任何怪相,皆不足為奇。近年來,云南在全國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可謂一落千丈。不愿購物被毆打、酒托橫行、出租車宰客、黑導游辱罵游客等等,有關云南旅游的負面事件層出不窮、舉不勝舉。可以說,文章開頭所述的事件只是慣性使然,結合云南旅游的現狀來看,稱得上“合情合理”。
盡管如此,該事件中的幾個細節,仍然值得觀者玩味。從中,我們或可破解云南旅游業積重難返的病因。
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的監測很是及時,后續行動亦絕無拖延推諉之跡象。這一點很符合其在聲明中所說的,“一如既往”地給予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的態度。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云南省有關部門的表態是真摯而誠懇的。早在2014年,麗江就啟動了為期半年的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活動,相關整頓措施也陸續出臺,從未停歇。今年3月,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發布了《云南省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提出了22條旅游整頓措施,包括導游管理、景區管理、購物管理等多方面,堪稱史上“最嚴整頓令”。就在一個月前,麗江市古城區市場監管局還對媒體曝光的“刷單客棧”古城區私奔度假客棧、古城區良辰美景客棧分別進行立案調查。如此看來,相關政策與措施皆備,“不作為”的罪名恐怕不該扣到云南旅游管理部門的頭上。
那么,是整治措施不到位,或者說收效甚微?至少從官方的信息渠道來看,并非如此。云南省自今年4月15日開始施行《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對“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消費、欺詐銷售、辱罵游客等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在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領導介紹道,“2個月以來,全省共查處涉旅案件185起,行政處罰罰款267.3萬元。處罰旅行社21家,處罰旅游從業人員24人。”如果把時間范圍擴大到半年,那么有關部門已經“查處涉旅違法違規案件317起,行政拘留142人,行政處罰罰款490余萬元。”
以上數字均由權威媒體報道,想來并不摻雜水分。也就是說,云南旅游管理部門不僅“作為”了,而且“到位”了。可是,殘酷的現實是,亂象從未銷聲匿跡,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以至于如今的網友們都對此審丑疲勞,提不起興趣。以往的批評聲如今聽來,只讓人感到昏昏欲睡。
既然如此,有關部門恐怕到了正視現實的時候了。云南旅游業的亂象不是源于個別人、個別商家的素質問題。拿游客購物來說,導游之所以對游客惡語相向,是否因為其自身利益與商家的銷售情況緊密勾連?從以往相同案例來看,答案是肯定。
但針對商家或者導游單方面的整頓運動如此之多,卻未能起到震懾作用,這又是為何?因此,有關部門不妨三思而后行。如果當地旅游業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不只是包含商家、導游的利益鏈條,那整治行動則需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不然,管理人員必將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救火隊員。而下一起負面事件的出現,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擺在云南旅游業面前的問題。當然,我們也可選擇聽之任之。何況對廣大游客而言,天下之大,可去之處不計其數。只是,云南的好山好水會愈加寂寞而已。(李勤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